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刘青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4月生,河南省西平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锣鼓艺术(大铜器)代表性传承人。所在的芦庙乡被当地人称为“铜器窝子”。祖父刘金成和父亲刘更五均为顺河村“同乐会”的会头(即表演指挥者和组织者)。自小耳濡目染,八九岁时就跟着祖父学习表演技法,参加正式表演。15岁时全面掌握了传统曲谱的表演规律,并担任当地“同乐会”的指挥(即敲边鼓者)。1980年成为村里铜器会的领军人物。走访全县不同流派大铜器表演艺人,搜集、整理散落的曲谱,编辑成册,挖...
查看更多
刘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3月生,河南省孟津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锣鼓艺术(开封盘鼓)代表性传承人。自幼热爱开封盘鼓,1980年调入开封群众艺术馆后,先后拜尹俊忠、郭全忠、曹宏儒等为师学习开封盘鼓,熟练掌握了击打方法及行进、跳跃、摆阵、斗阵等规范、技巧。其传承谱系清晰,掌握曲目(曲牌)较多,技艺特点细致、刚劲,表演雄姿勃发。不仅挖掘、整理开封锣鼓曲目,还在开封盘鼓的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先后发表了《开封盘鼓舞》等多篇论文。多年来,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
查看更多
李星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8月生,河南省新乡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锣鼓艺术(中州大鼓)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大鼓艺术熏陶,1981年高中毕业后,正式拜中州大鼓第六代传人张观来为师。1990年全面掌握大鼓的各种打法,并熟知铙和镲的打法,以及中州大鼓的步伐、调度。表演气势恢宏,音乐变化丰富,特别是舞镲出场采用拉幕式编排,将男性的阳刚气质融合于表演当中,气势宏伟,深受同行和专家赞誉。多年来,还通过以师带徒、到学校授课,重点培养了学员一百余名,并先后在新乡...
查看更多
汪道长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9月生,湖北省鄂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锣鼓艺术(鄂州牌子锣)代表性传承人。鄂州市城区东门牌子锣班社第四代传人,1966年拜宋兰阶、赵少富为师,学习锣鼓技艺,后又跟随汪克健、汪自新学习曲牌。通晓曲牌一百余个,精通各种文、武场乐器演奏,是鄂州牌子锣队伍的掌扦人。吹打节奏明快严谨、变化多样、悠扬流畅。带领班社参与周边地区红白喜事、庆典、宗教祭祀等民俗活动数千场次。弟子遍布鄂州城乡、黄石城区及大冶三地,成为鄂州牌子锣班社中最有影...
查看更多
程勤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12月生,陕西省韩城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锣鼓艺术(韩城行鼓)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祖父影响,酷爱行鼓艺术,10岁起正式随祖父学艺。20世纪80年代开始担任鼓队指挥,在各类大型锣鼓表演活动中为韩城行鼓赢得荣誉。能熟记行鼓锣鼓经二十余种,并悉心研读总谱,熟练地掌握了鼓、锣、铙等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成为表演韩城行鼓的“全把式”。在继承传统行鼓表演技艺的基础上,编排了五种表现不同情绪的行进鼓段,形成一套精彩的行鼓表演鼓乐曲。培养的...
查看更多
胡永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11月生,陕西省高陵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洞箫音乐(高陵洞箫)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师从伯父胡道满学习洞箫艺术,一边用伯父买的小笛练习气息发音,一边随村里的秦腔艺人学会了大量秦腔曲牌、唱段,又跟音乐老师学会了识谱等基础知识。在循环换气和控制气息上受到伯父的严格训练。1978年,伯父病逝,失却良师之际,感到了继承和发扬洞箫艺术的压力和责任,经过刻苦钻研,终于熟练地掌握了双音代唱、喉音、上颚音等独家洞箫演奏技巧。2009年,奥地利...
查看更多
韩定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11月生,四川省西昌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邛都洞经音乐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洞经之家,自幼跟随家中长辈学习邛都洞经音乐,洞经音乐(邛都洞经音乐)第三代传承人。全面系统掌握传统曲目和技法,包括经文诵读、唱腔、弓弦、打击乐以及弹演文昌大洞仙经等。工作之余积极开展洞经音乐弹演及授徒活动。2007年以来,在西昌市邛都洞经古乐团教习洞经音乐,任领腔生,并兼荣光寺孝忠园领腔等职。参加省内外洞经音乐展演八百余场,并多次获奖。
查看更多
杨国堂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苗族,1954年6月生,贵州省丹寨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芦笙音乐(苗族芒筒芦笙)代表性传承人。受苗族传统文化的影响,15岁时就学会了芦笙吹奏,并掌握了大调、平调、细调等芦笙演奏方法,在芦笙吹奏过程中,对运气、吹气、吸气、指法的运用具有独到之处,成为当地芦笙吹奏佼佼者。后又跟随师傅学习四滴水芦笙和芒筒芦笙的吹跳技艺,熟练掌握了芒筒吹奏技艺及传统曲调。30岁后开始学习芦笙及芒筒的制作,全面掌握了芦笙、芒筒制作技艺,制作的芦笙、芒筒音质优美。利...
查看更多
吴天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布依族,1954年4月生,贵州省兴义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依族勒尤代表性传承人。7岁时在父亲及本寨老艺人的影响下对布依族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掌握了月琴和二胡的演奏技艺,勒尤的演奏技艺也逐渐精进。擅长布依勒尤的思念调、喊妹调、浪哨调。此外,还掌握了布依八音全套乐器制作技艺,制作的乐器音色优美,造型古朴大方,深受欢迎,被北京、贵阳等多家博物馆收藏。多年来,在不断提高个人演奏技艺的同时,注意本民族音乐的传承,教授弟子二十余名,将勒尤及布依八...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77年3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绰尔代表性传承人。绰尔技艺源自家传,4岁起开始随着祖父学习蒙古族民间器乐绰尔,为第四代传人。不但能够吹奏,还熟练掌握了制作技艺。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材质制作绰尔。制作的乐器,既保留了原始的制作技艺,又有所创新。代表曲目有《阿勒泰玛合塔乐》《叶宾多力岗》等。在其影响与带动下,周边牧区与疆内其他地区的许多音乐爱好者加入学习绰尔的队伍,还自发地成立了演奏队。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