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8   星期日   农历四月廿一   谷雨 谷雨
搜索
张中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5月生,辽宁省大洼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跷(上口子高跷)代表性传承人。受父母影响,自幼喜爱高跷艺术,18岁起跟随杜显文、肖洪勋、齐守忠、仉振合等老艺人学习高跷技艺,并逐渐成长为上口子高跷的第六代传人。年轻时主攻“俊生”,扮相俊美喜庆,善于用肢体语言表现东北汉子热烈奔放的性格,具有较强的现场把控能力。接任上口子高跷会首后,逐渐将重心转向高跷艺术的传承和队伍培养上来,不仅注册成立文化艺术团,还自费筹建传习所,定期开展传统高跷...
查看更多
王宗禄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8月生,山东省新泰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跷(独杆跷)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父亲、伯父学习踩跷,在高跷演出中,常常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在丰富独杆跷高难度动作和优美观赏性上下功夫。经其研究挖掘,单腿跳跷这种已失传的技艺又重现光彩。在《刘海戏金蟾》这一独杆跷经典剧目中,能扮演刘海做双踩、单踩、交叉踩、左单踩、右单踩、蹦跳踩等高难度动作,每次演出都赢得观众的热烈喝彩。为独杆跷的表演、挖掘和传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曾先后三次参加山东...
查看更多
卫平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3月生,河南省沁阳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跷(高抬火轿)代表性传承人。1982年随艺人刘凤楼、张生明学习踩高跷抬火轿,并作为主抬轿手上阵表演。不仅掌握了高超的表演技艺,更勇于继承和创新,将0年8米高跷逐步提高到1年5米高度,从肩抬改为头顶,从单一前后行走改为前后左右转弯行进。积极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在保持项目本真性基础上丰富了高抬火轿的表演形式和内容。多年来,坚持培养新生力量加入表演队伍,使该项目焕发生机。
查看更多
巨海全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4月生,甘肃省永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跷(苦水高高跷)代表性传承人。1969年开始学习高高跷,坚持苦练数年,技艺不断提高。1974年后,利用闲暇组织踩高跷参加文化活动或社火表演,集管理、训练和表演于一身。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把跷腿由2米增至3米多,更突出了高高跷高的特色。2009年以来,先后多次策划、组织和指导苦水高高跷参加全国及省内多种表演活动。曾获得文化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徐巧青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1年11月生,浙江省瑞安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盾牌舞(藤牌舞)代表性传承人。1967年起跟随父亲徐乃光学练藤牌舞,个人收藏了1953年以来历届瑞安藤牌舞表演队所用的乐器、布景,以及罗汉鞋、头盔、衣裤等服装和藤牌、刀枪等道具,照片、录像等资料。完整保存有1957年进京演出的节目单、剧本、音乐、曲谱、队形绘图以及第三代传承人薛纪芬所著《中国藤牌舞史略》等历史资料。参加省、市、县各级演出活动累计四十多场(次),培养出数十名藤牌舞传承...
查看更多
张飞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7月生,山西省翼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翼城花鼓代表性传承人。14岁考入县戏剧文艺班学习戏剧表演,后又入县剧团主攻二净。1985年拜翼城花鼓老艺人张增发为师学习花鼓技艺。基本功扎实,善于总结学习各派花鼓的打法和表演技巧,并在古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编排出“音乐花鼓”系列。作为花鼓艺术编导,还多次带领演出队参加各种类型的锣鼓赛事及庙会节日展演,曾获文化部组织的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等。2006年受聘为翼城花鼓传习基地总教...
查看更多
刘延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0年3月生,陕西省安塞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塞腰鼓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秧歌队沿门子、转九曲、打腰鼓,1970年,师从民间艺人高向成、曹怀荣学习腰鼓表演。从艺三十多年来,在学习传统腰鼓打法和套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打造了一套适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腰鼓训练方法。培训的腰鼓队表演风格剽悍豪迈,气势恢宏,舞姿优美,流畅飘逸,别具一格。
查看更多
魏永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5月生,甘肃省皋兰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兰州太平鼓代表性传承人。坚持创新、提高太平鼓制作技艺和表演水平,先后将鼓减重20斤,并创造出鹰击长空、响雷惊炸、两军对垒、三阳开泰、万马奔腾等打法与阵法。2001年成立太平鼓艺术团。2011年在一些中小学成立太平鼓队,开展传承梯队建设。2013年自筹资金启动了兰州太平鼓训练展示基地建设项目。带领鼓队参加第十一届亚运会艺术节并受到文化部、兰州市政府表彰,曾获得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
查看更多
徐思燕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5月生,上海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滚灯(奉贤滚灯)代表性传承人。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向滚灯老艺术家陈伯民、沈银章学习滚灯表演技巧,掌握了奉贤传统滚灯的十一套动作并参与表演。20世纪90年代,在对奉贤滚灯文化挖掘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对滚灯舞蹈动作进行改进,在大滚灯传统技巧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小滚灯表演技巧,扩展了奉贤滚灯的表演功能。同时整理和创作滚灯音乐,改进滚灯道具。所编创的奉贤滚灯舞,在本区、市及外地舞台上表...
查看更多
彭承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土家族,1967年12月生,湖北省来凤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族摆手舞(恩施摆手舞)代表性传承人。20世纪70年代,跟随村中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彭昌松学习摆手舞的锣鼓打法和动作。所传承的磨鹰闪翅、拉弓射箭、挖土、撒种、纺棉花、织布、插秧、挑水、比脚、抖灰尘、擦背等十几种舞蹈套路苍劲有力,具有古老的意韵。热心摆手舞的传承保护,曾多次在湖北省内外宣传推介土家族摆手舞,受到土家民众的赞许和当地政府的肯定。2009年,获得来凤县政府授予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