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3 星期二 农历四月十六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裔小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7年6月生,江苏省盐城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剧代表性
传承人
。出身于梨园世家,师承淮剧演员筱惠春,11岁进入上海市竞成淮剧团当学员,17岁成为浦光淮剧团主要青年演员,主演过《秦香莲》等当家戏。在实践中,向当时在淮剧界颇有影响的著名演员筱文艳、马秀英、武筱凤等老师学习,取长补短。特别注重对淮剧唱法的研究,将沪剧、越剧、评剧的唱腔技巧吸收到淮剧唱腔中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唱法。代表作有《柳燕娘》《吴汉三杀》《玉杯缘》《秦香莲》等。其...
查看更多
倪同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6年8月生,江苏省靖江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剧代表性
传承人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师从周菊英、邱培南、吴丹萍等名家,又拜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王兰英为师。工旦行,嗓音清亮宽厚,共鸣丰满,行腔风格独特,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被称为“倪派唱腔”。代表剧目有《双推磨》《海岛女民兵》《沙家浜》《红色的种子》《刘胡兰》《孟姜女》《绣荷包》《玉蜻蜓》《南归记》《珍珠塔》等。作品《玲珑女》获全国戏曲电视剧一等奖,个人获最佳女主角称号。曾获...
查看更多
王兰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6年8月生,2019年7月去世,江苏省武进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剧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一级演员。师从锡剧名家汤国祯、缪秀锦。工花旦,锡剧旦行王派艺术创始人。唱腔优美、沙糯动听、花腔奇特,被专家学者称为别有韵味的“云中月”。台风飘逸舒展、细腻动人,被誉为“苏南梅兰芳”。代表作有《双推磨》《玉蜻蜓》《嫦娥奔月》《孟丽君》《珍珠塔》《吹灯试笔》《显应桥》等。个人及代表作《双推磨》先后被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艺术家辞典》《中国戏...
查看更多
沈佩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4年10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剧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师承锡剧名家王玲娣、陈媛媛。工花旦,沈派唱腔创始人。台风淡雅细腻、含蓄隽永。以假声结合颤音形成特色唱腔,音质纤丽,音色甜美,刚柔相济,声情并茂。代表作有《三看御妹》《红楼梦》《救风尘》《庵堂相会》《孟丽君》《孟姜女》《嫁媳》《玉蜻蜓》等。参加华东区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员一等奖。1958年主演《救风尘》,代表江苏省参...
查看更多
姚澄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6年11月生,2019年12月去世,江苏省江阴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剧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一级演员。师承顾嘉生,工旦行,兼演小生。锡剧姚派艺术创始人,被誉为“锡剧皇后”。吐字清晰准确,嗓音甜糯柔美,运腔华丽典雅,表演深切细腻。主要代表剧目有《庵堂认母》《拔兰花》《红色的种子》《红楼梦》《双珠凤》等。1954年进京主演《罗汉钱》,为锡剧首次赴京演出。曾多次为外国元首演出并受接见。1954年参加华东区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主演...
查看更多
吴雅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19年9月生,2016年4月去世,江苏省常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剧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一级演员,常州市锡剧团主要创始人。15岁师从老艺人高和甫学演丑角,后随王嘉大改攻小生。戏路较宽,功底扎实,长于表演,有“唱煞王彬彬,做煞吴雅童”之说。饰演的梁山伯、文必正、方卿、许仙等角色,都演出了同类不同型的人物特征。所演不同反派角色也都阴险有致,别具特色。特别是在《红楼夜审》中塑造的江梦升,从唱腔到表演都独辟蹊径。创造了真假声并用、男女腔...
查看更多
杨秀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4月生,江苏省泗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海戏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一级演员。1955年考入泗阳县淮海剧团,得到朱云兰(艺名大花褂)的亲传。1956年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剧成名。1959年调入江苏省淮海剧团,得到淮海戏名家谷广发的悉心教导。表演朴实细腻,嗓音明亮圆润,刚柔相济,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杨派”艺术,在苏北一带享有盛誉。代表作品有《樊梨花点兵》《皮秀英四告》《三拜堂》《龙江颂》《三上轿》《红楼梦》《节妇吟》等。弟子吴玲...
查看更多
胡夕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9年3月生,2011年7月去世,江苏省南通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童子戏代表性
传承人
。祖父和父亲的童子戏艺术熔文武于一炉,演技精湛、自成一体,深受民间推崇。受前辈的影响和熏陶,自幼喜爱童子戏,又苦练武技,为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全面继承了前辈的表演艺术,还大胆创新,“刀圈带碗”“倒攻刀圈”“三张半平台”“抬判”等技艺均是在传统艺术中的创新之作。这些技艺又传给了其子胡德新,推动了南通童子戏艺术的传承。
查看更多
陈茶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1年3月生,2015年1月去世,浙江省温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瓯剧代表性
传承人
。12岁入“新凤玉”乱弹学馆,师从前辈名家翁凤渺、王兰香,后又入“大高星”“胜福连”“新阳春”“新红玉”等班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温州胜利乱弹剧团(后更名为温州瓯剧团),先后主演了《蝴蝶杯》《昆山县令》《钟离娘娘》等多部剧目,最为脍炙人口的《高机与吴三春》被誉为“浙南《梁祝》”。与作曲家李子敏共同进行音乐革新,解决了瓯剧的男女合演问题。长期...
查看更多
李子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0年3月生,安徽省太和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瓯剧代表性
传承人
。瓯剧作曲家。1948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工团。1959年调任温州瓯剧团作曲。五十年来,发表或公演的音乐作品达百余件(首),曾为一百三十多部戏曲作曲,其中瓯剧的主要剧目有《高机与吴三春》《钟离娘娘》《貂蝉》《蝴蝶杯》《玉蜻蜓》《三打陶三春》《芦荡火种》《洪湖赤卫队》《东海小哨兵》等。与陈茶花等演员在长期实践中合作,解决了瓯剧男女宫调唱腔问题,创造了〔慢垛板〕〔紧垛板...
查看更多
1
513
514
515
516
517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