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陈焕彬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70年3月生,四川省沐川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草编(沐川草龙)代表性传承人。1986年师从其父陈福鼎,学习沐川草龙编扎和舞耍技艺。1990年至今,先后多次对沐川草龙编扎技艺进行改进,由最初的草把龙演变为网状龙,再到现在的鳞甲龙,并改进舞耍道具,新增草帽、草肩、草裙、草护腿、草鞋等道具。多次参加国内外展示展演活动。通过多种方式传授沐川草龙编扎技艺,在向子女、侄辈传授技艺的同时,还在沐川县职业中学组建沐川草龙编扎舞耍基地,传承和发展...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哈萨克族,1957年8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里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草编(哈萨克族芨芨草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随母亲麦迪·霍善泰学艺,继承了用芨芨草编织“琼木其”的技艺。其编织技艺全面,作品制作精湛,业绩突出,传承能力较强,在当地拥有较高知名度。每到剪羊毛的季节,便带领子女及邻居家的妇女们,将上乘的羊毛挑选出来,洗干净后染色捻成线,做好编织前的准备工作。与此同时,带领妇女们结合当代人们的审美趣味绘制芨芨草编织图案。还主动联系当地中...
查看更多
姜朝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7年4月生,河北省广宗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编(广宗柳编)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随父亲姜宗礼学习柳编技艺,1972年高中毕业后正式从事柳编业,1980年起掌握广宗柳编整套工序,并时常外出学习其他柳编制作工艺。从事柳编四十年来,不断吸收新型附加材料,改进柳编技艺工序,使柳编技艺得到长足发展。作品有簸箕、篮子、圆簸箩、方簸箩、盒子簸箩等。1998年成立广宗县柳编技艺研究会并任会长,将柳编技艺带进多所学校课堂,并出版有《姜朝春和柳编技...
查看更多
潘同利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1年8月生,安徽省霍邱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编(霍邱柳编)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少年时期随当地编织艺人学习柳编。1976年入霍邱县临水镇柳编厂,后拜柳编老艺人郑德运、美术学院教授刘奕云为师,学习柳编工艺和美术设计。作品造型朴实自然,手感光滑圆润,编织结实紧密,是传统柳编的精品。在长期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柳编制品的工艺水平,带领研发团队新创近万个品种。创立“华安达”霍邱柳编品牌,制品获得多项省级奖项。在编制、研...
查看更多
王国庆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9年4月生,河南省方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雕(方城石猴)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石猴雕刻世家,自幼喜爱石刻艺术。12岁起随父亲著名石猴雕刻艺人王忠义学习,15岁掌握石猴雕刻全部技艺。从事石猴雕刻四十余年,父亲去世后,担负起技艺传承重任。其雕刻作品随手而就,无须设计图纸和样品,采用民间艺人直观随性的创作方式。所刻石猴多为蹲姿,形态样式各异,有大猴抱小猴、猴背猴、送财猴、招财猴、吉祥如意猴、小猴骑马等,颇有南阳汉画像石上飞禽走兽的...
查看更多
曹明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11月生,湖南省浏阳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雕(菊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1970年师从戴清升,学习菊花石雕刻技艺。从事创作近五十年,开创菊花石雕刻的镂空雕、圆雕、透雕等技法,作品朴素大气,技艺精湛;还发现了浏阳市古港镇狮子山大型菊花石矿源。《石中缘》《岁岁平安》《竹报平安》《紫荆花》《菊魁》《古松恋菊》《野溪趣》《花瓶》《采和恋秋》等作品获各级奖项并被各机构收藏。注重技艺传承,大力推广菊花石雕技艺进校园...
查看更多
唐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73年8月生,四川省广元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雕(白花石刻)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白花石刻第五代传承人。16岁起师从第四代传人刘玉琼。致力于白花石刻近三十年,坚持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创作,善于因材施艺,构思巧妙,技术娴熟。作品造型精美,形象生动,色彩分明,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该领域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苏武牧羊》《剑门关》《蜀道春早》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并获奖。编写出版《广元白花石刻》,梳理白花石刻百年历史...
查看更多
石永恩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7月生,四川省广元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雕(安岳石刻)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师从成都雕塑艺人陈家云学习安岳石刻。从事该技艺实践五十余年,手法娴熟,技艺高超。作品形象生动,风格古朴典雅,兼得传统神韵和现代美感。带领安岳石刻工艺团队,创作了大量石刻作品,包括安岳县境内圆觉洞紫竹观音与卧佛造像、普州广场佛教故事石刻艺术墙、安岳八大名人雕像、奎阁佛像,以及资中孔庙孔子像、黄龙溪大佛寺汉白玉坐佛等。积极传承技艺,传授弟子二百余人,其三...
查看更多
杨建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11月生,陕西省富平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雕(富平石刻)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石刻之乡,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石刻艺术。20世纪80年代初高中毕业后在父亲指导下学习石刻技艺。全面掌握雕、琢、刻、磨、塑等石雕制作手法,熟练掌握各种用途的石刻法式,尤其擅长碑碣、牌楼、石狮、陵墓等的雕刻以及刻字技艺,还将石刻技艺运用到城市雕塑、园林古建等领域。作品气势恢宏,具有汉唐神韵。摒弃艺不外传的家族观念,致力于技艺的社会传承,广泛招收年轻人...
查看更多
鲍武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4月生,陕西省绥德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雕(绥德石雕)代表性传承人。13岁时拜绥德著名民间石雕艺人郭汉洲为师,学习石雕艺术。经多年实践,熟练掌握传统圆雕、浮雕、镂空以及阴刻、阳刻、线刻并用等石雕技艺,能设计制作大型石狮、牌楼、古典龙柱、浮雕花样、山水风景等石雕作品。所刻传统炕头石狮工艺精细,小巧玲珑,稚趣可爱;设计雕刻的大型石雕气势宏大,浑然一体,厚重而富有神韵。1982年创办鲍武文石雕厂,后改制为鲍武文实业有限公司,承...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