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2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九   大暑 大暑
搜索
其他新闻
中国西藏从今年起正式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保护    国际在线消息:中国西藏今年将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和传承人保护等措施,全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新华社报道,2006年12月至2009年,西藏共发现14大类40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83个传统戏剧演出机构,同时发现传承人1177名。国家和自治区先后累计投入近4400万元,专项用于西藏范围内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保护和传承。   今年,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决...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少数民族民间艺人“非遗”调演闹元宵        新华网北京2月27日电(记者周玮)扭起欢快喜庆的秧歌,跳起活泼热情的弦子舞,悠扬婉转的鄂伦春族民歌绕梁不绝……27日晚,“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演活动”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拉开帷幕。为期一个月的活动期间,2000多名少数民族民间艺人将为首都观众呈献9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     由文化部和国家民委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本次活动,汇聚了全国20个省区市、20余个少数民族...
查看更多
论坛
 我们拥有足够的“文化自觉”吗――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田 青     在大多数情况下,“文化自觉”不会自然发生,它常常是在灾难或巨大的民族危机之后的一种深刻甚至痛苦的反思,当一个民族缺乏“文化自觉”的时候,任何来自外部的“越俎代庖”式的“保护”,都是暂时和难以真正起作用的。    提倡“文化多样性”和关注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在文化领域里最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也是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进步。长期以来,在科学技术取得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多彩民族”综合专场(一)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一)     2010年2月27、28日,由文化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首场演出――“多彩民族”综合专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隆重上演。    ...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新疆再次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发放国家补助金      据电,乌鲁木齐3月5日召开的新疆文化文物工作会议上,1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佩戴红花走上主席台,从自治区领导的手上领到了国家补助金。这已是新疆第二次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发放国家补助金了。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区,新疆各地各民族中散落着一大批被誉为“文化能人”的人,他们掌握着本民族特独的文化艺术表演形式或技艺,传承着民族文化深厚的历史根源,受到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视。让他们安享晚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贵州省成为“文化遗产”资源富土    主持人:从文物到文化遗产的概念提出,体现了文物保护观念的转变,也遵从文化遗产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我省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外延和内涵有什么不同?    嘉宾:从文物到文化遗产的转变,体现了文化遗产概念、外延、内涵的扩张。文物相对来说静态和物化,而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所承袭下来的前人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是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的总称。    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中晚期丰...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从保护到生产性开发    “很多人认为文化产业很难发展起来,但我认为只要有税收、土地、金融等相关政策的配套,并不算难。不少省份就有这个先例。”尽管从全国来看,长治市的文化产业名不见经传、发展比较缓慢,但在当地文化系统工作了十余年的史俊长还是很看好其发展前景。     乱花渐欲迷人眼     “上党梆子、八音会、黎侯虎、上党堆锦……”史俊长是长治市文化局文化科的科长,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研究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说起“非遗”项目,他如数家珍...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草原欢歌•永恒之火”――内蒙古自治区专场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五)     历史已深深铭记,从中国北方大气雄浑的草原深处,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名扬世界的民族。他们影响了中国,影响了世界,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在他们身后,留给这片草原的,不仅仅是金戈铁马和旋风般远去的背影,更有流溢着东方民族智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两头热、两头冷 "非遗"临窘境 专家:须连根保护    从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到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再到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及民俗,现已有1000多项“国宝”列入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三批名录也正在评审中。    昨天在沪举行的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讲坛却透露,我国“非遗”面临着一种“两头热、两头冷”的窘境。    申报热:3600项只取零头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在全国遍地开花,呈现“过度繁荣”局面。中国民俗学...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潇湘风情”――湖南省专场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六)     湖南省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集生活的地方,这里生活着土家、苗、侗、瑶、白、回、壮、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各民族以其勤劳和智慧,共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民族风情。本次专场演出集纳了土家族摆手舞、瑶族民歌、靖州苗族歌鼟、瑶族长鼓舞等十一个入选“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