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6-29   星期日   农历六月初五   夏至 夏至
搜索
论坛
呼之欲出的秦腔流派    秦腔有无流派,理论界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事实上,秦腔艺术作为梆子腔的鼻祖,过去有东、西、南、北、中五路秦腔,他们各有各的艺术特色,在表演上形成了五种风格迥异的艺术风格,这五路不同风格把秦腔艺术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顶峰。那个时候,秦腔名角众多,这些名角以其各自独特的表演风格与声腔唱遍大江南北,红遍京华,在观众和同行中深入人心,享誉很高。此后,秦腔在其发展历史中,代有名家。但长期以来,由于秦腔界缺乏流派意识,在艺术本身的积累中...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西藏日报评论:“非遗”保护重在传承 资料图片:6月1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领证书。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近日,国家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中,自治区再传佳音,又有21名传承人入选,至此,全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的民间艺人总数达到52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它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活化石 ”的传承人是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化的...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黄山打造“非遗村”    到黄山徽州区寻访的游客们,可能不久后就会在位于潜口民宅博物馆里的非遗基地里看到跳钟馗、渔翁戏蚌、徽州宗族祠祭等民俗演出项目。不过,在非遗基地里展示更丰富的非遗内容只是管理方的短期计划,“使潜口民宅的每处古建筑都成为非遗展示的窗口,打造非遗街、非遗村”才是他们的目标。多年来,黄山市坚持以邓小平的旅游经济思想为指导,“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在保护和传承徽州文化资源领域取得了不少成就。    保护好徽州文化资源,是实现文化旅游深度融...
查看更多
人物
洪建华:竹刻成就我完美人生      洪建华,安徽省黄山市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竹刻专业委员会主任;黄山市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师;全国优秀青年工艺美术家。2007年6月被安徽省文化厅评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派竹刻传承人”。同年7月被世界炎黄文化联合发展促进会聘请为“特邀理事”。2007年10月获中国创造品牌艺术家。其竹雕作品曾获国内外各项大奖,竹刻《圣人泛舟》笔筒被王世襄名家收藏;《竹林七贤》笔筒被故宫博物院永...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甲谐正源之争    在西藏广大农牧区,争田地、争草场、争牲畜,或许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但是一谈到争文化,你可能会面带诧异、似信非信。这里所说的“文化”,具体指甲谐,争抢的双方则是萨嘎县两个邻近的村子――夏如乡拉亚村和旦嘎乡旦嘎村。  萨嘎,藏语的意思是“可爱的地方”。这场关于谁是甲谐正源的争论,是改革开放30年来农牧民文化意识“觉醒”的体现,不但“可爱”,而且可贵。  跻身“国家队”行列  2008年对于萨嘎的甲谐来说,绝对是意义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甲谐...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让工艺美术技艺薪火相传    我国每年有超过10万名工艺美术相关院校毕业生走出校门,但是真正愿意从事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工作的人甚少,同时有传统工艺家族中的年轻人被新兴行业吸引而不愿师承祖上。那么,传统工艺该如何传承和发扬?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诞生了无数令人赞叹的工艺美术品,同时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工艺美术大师。近些年来,传统工艺后继乏人的状况已成为工艺美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据去年年底公布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工艺美术行业的调查显示,在我国764个传统...
查看更多
人物
皮影伴随他一生  ――记皮影戏国家级传承人沈圣标     沈圣标1958年初中毕业后,考入浙江省皮影剧团,主学音乐,成为该剧团的一名主胡演奏员及艺委会员。1961年拜皮影戏老艺人魏柏荣为师,学习并掌握皮影戏“海盐腔”“弋阳腔”40多首曲牌,具备扎实的皮影戏演唱功底。1969年调入海宁文宣队(越剧团)任副团长、演奏员。1979年任海宁硖石书场副经理,主管业务。1979年开始他着手恢复皮影戏表演,在杭州、桐乡等地表演皮影戏。2003年,沈圣标等5人前往新西兰参...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岭南古舞,复活的化石       ○禾楼舞在文革期间中断,全凭傅志坤拼接、还原所有在世老艺人的记忆  ○这种岭南最远古的舞蹈,历经无数考验,却像化石一样保留着原初样貌  ○城里人没有故乡,而有禾楼舞的郁南人,终其一生都会感到生命的充盈  傩,一个就要变成生僻字的汉字。沈从文《边城》的主人公名叫“傩送”,湘西这片土地弥漫着的神秘气息,多少和傩戏、巫蛊这类事物有些关系。但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岭南山林之中,有一种古舞和傩戏同样神秘久远。  面具狰狞,服饰奇特,动作...
查看更多
论坛
从赵本山的二人转“走红”看曲艺当下命运    近来,特别是随着演艺明星赵本山将他经营的“刘老根大舞台”分部开到北京,有关二人转的话题被广泛关注。对于以他为代表的一些“二人转”演出的议论与批评,也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网络上甚至出现了针对专家言论的诸多口水帖子。冷静检视这些现象,不难发现,这一方面反映出大家热切关心二人转艺术当下的传承发展问题,也暴露出有关二人转以及整个曲艺的发展从认识到实践都存在着的糊涂说法与做法,有必要加以厘清和检讨。  什么是二人转?它的...
查看更多
人物
继承创新名“经纬”                   ――访“万安罗盘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水森 吴水森在制作万安罗盘     “丙子、辛亥、丁亥……”7月8日中午,当笔者走访“万安罗盘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水森时,他正端坐在案前,一手按着盘面,一手持着毛笔在盘面上书写着苍劲有力的小楷,显得十分专注和忙碌。    日前,“万安罗盘制作技艺”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安罗盘作为“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的特殊的“文化瑰宝”,受到了海内外众多人士的亲睐...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