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地方新闻
原标题:2023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欢乐启幕!“桂风壮韵浓”“相约游广西”板块带来沉浸式文旅新体验 4月21日上午,以“潮起三月三 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2023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在南宁市青秀山欢乐启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自治区政协主席孙大伟等来到活动现场,与各族群众共庆佳节。 ▲刘宁、孙大伟等走到湖边堤岸边插上柳枝,寓意插柳迎春、生机盎然...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当国家级非遗狮舞踏上戏剧舞台,神秘莫测的傩戏出现在方寸的数字屏上,当虚拟数字人穿上精致华丽的民族服饰……2023贵州非遗季为所有人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非遗盛会,让那些在时光里蒙了些许微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非遗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创新与跨界,既是古老的文明在当下的新生,也是年轻群体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背后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 2023贵州非遗季 非遗未来式·引领非遗跨界融合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日,四川省公布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7项、扩展项目名录127项。本次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认定工作着眼完善优化保护传承体系,在非遗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县级全域覆盖、补足短板弱项等方面实现较大突破。近两年,四川围绕非遗工作推出诸多务实性举措,推动非遗融入当代、融入生活取得显著成效的案例不断涌现。 回归生活,扎根社区 对广汉市岳池县九龙镇群众来说,美好的一天从一碗味道鲜美的岳池米粉开始。作为省级非遗项目,岳...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开栏的话:文物、古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高度,下大力气予以推进。我国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文化遗产“活起来”不断创造新亮点。从今日起,本报开设“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专栏,呈现此方面的新实践、新成绩。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在江苏扬州举办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工作现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品美食、买手造、看展演、逛美景……4月18日,在山东省东营市清风湖广场,一个黄河大集就能体验九曲黄河沿岸的各种文化。黄河大集暨沿黄九省(区)手造民俗展作为黄河文化论坛系列配套活动之一,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欣赏黄河文化之美。 一步入广场,熟悉的豫剧《穆桂英挂帅》就传入耳中。为了让沿黄九省(区)的灿烂文化活态展示,黄河大集特别设置了演艺区,河南豫剧、川剧变脸、山西团扇、陕西秦腔、山东吕剧等沿黄九省(区)特色文艺表演在这里轮番上演...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4月18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十二届手工造纸技艺传承与发展研修班开班仪式在中科大举行,研修班为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之一,由中科大主办,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中科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育部——中科大文房四宝工艺传承基地、中科大手工纸研究所承办。 中科大校长特别助理朱灿平、安徽省文旅厅非遗处一级调研员彭正阔、中科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褚建勋、教师代表学校科技史与科技...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日前,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召开天津市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提升天津市研培计划工作水平,总结研培计划成果,部署下一步工作。会议学习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研培计划参与院校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分别介绍本校研培实施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参会人员围绕下一步研培计划有关工作建议交流发言,市文化和旅游局领导马...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4月19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合作举办的2023年“中国文化和旅游IP授权系列活动”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开启。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以“如意甘肃·乐享非遗”为主题,组织甘肃省具有代表性和拥有较强实力的6家非遗领域企业参与了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中国文博非遗主题馆”活动。来自甘肃的千余件非遗产品亮相维多利亚港湾,甘谷麻鞋的质朴、庆阳香包的华丽、程氏烧酒的清香、卓尼洮砚的青绿、裸眼3D的炫酷、电子游戏的惊艳……甘肃参展企业以...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2023年4月18日,由陕西省文化馆、未央区教育局、未央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主办,未央区文化馆、未央区大白杨小学承办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未央特色文化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启动仪式在未央区大白杨小学举行。 本次活动旨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指示精神,传承优秀文化基因,进一步丰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今年1月,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正式被列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贵州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10年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稳步推动实验区建设,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非遗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保护先行 留住发展空间 “民族文化需要有人传承,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传承非遗,让非遗走向更加宽广的舞台。”在锦屏县,非遗传承人李开琼边说边忙着锻造着手中的银饰,从她手里锻造出的银饰,结合了传统意象和现代元素,颇...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