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汪素秋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79年10月生,安徽省歙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珠算(程大位珠算法)代表性传承人。高级教师。自幼受外祖父影响喜欢珠算,后在徽州师范学校学习珠算教学方法。1998年开始在大位小学从事珠算教学工作,师承程大位第十一代传人程庆圻。将程大位珠算与教学相结合,在小学阶段有机地将珠心算融入教学中,充分发挥珠心算启智功能,提高学生运算速度与准确率。发表论文多篇。组织学生参加海峡两岸珠算珠心算通信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教授学生上千人,培养了众多珠算...
查看更多
柯璀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裕固族,1962年1月生,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裕固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母亲李桂花、大姐柯玉玲学习毛编传统服饰技艺,包括褐衫、褐被子、皮衣、皮窝子等,能熟练应用传统裁剪和缝制方法。从14岁开始四处搜集本民族服装配饰、刺绣、生活用品,并不断向族人学习各种手艺。能熟练制作各种部落服饰及生活用品。自1996年至2007年期间,作品参加各种展会并多次获奖。制作之余,发掘、整理、搜集了四个部落全套服饰样稿,从历史渊源、制...
查看更多
旦增多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46年11月生,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父亲学习藏族服饰缝制手艺。后以学徒工的身份辗转踏上学艺之路,20岁后独自经营起自己的作坊,渐渐成为闻名乡里的藏服匠人。缝制的袍服剪裁严丝合缝,做工讲究。40岁时,召集村里闲散年轻人,无偿教授他们藏族服饰的缝制技艺,其中部分人后来成为出色的藏服缝制艺人。60岁以后开始大量招收徒弟,特别是一些无一技之长的残疾人。认为缝制藏服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
查看更多
米的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蒙古族,1945年9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湖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家传蒙古族服饰技艺第三代传人。少年时随母亲托赛学习蒙古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不仅能裁剪、缝制蒙古族传统服饰,还会刺绣,是当地著名的蒙古族传统服饰制作人。制作的传统服饰、茶叶袋、针线包、旅游纪念品等受到广泛的好评与欢迎。参加国内各类民俗活动与比赛,在民间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热心传承新疆蒙古族尤其是土尔扈特部传统服饰,目前已经收徒多人。
查看更多
斯庆巴拉木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蒙古族,1941年1月生,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自小酷爱服饰裁缝技艺,8岁开始跟随母亲布勒特格尔学习蒙古族服饰的裁剪、纳缝、绣花以及蒙古族男士配饰和妇女首饰的制作工艺。在母亲的精心指点下,很快掌握了不同年龄、不同面料、不同档次男女蒙古袍制作技艺和不同季节男女靴帽的制作技艺,同时学会了烟荷包等男士配饰缝制和妇女头戴(头饰)制作工艺。从1978年起,将所有精力投入到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的研究和制作中,成立...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塔吉克族,1969年9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塔吉克族婚俗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塔吉克族文化世家,受家庭熏陶,自幼跟随祖父学习塔吉克族传统文化。20世纪90年代开始主持婚俗仪式,为第三代传承人。经过二十多年的学习和实践,较完整地掌握了塔吉克族婚俗复杂的程序和规则,在当地颇受民众尊敬,经常受邀主持各类民俗活动。在对塔吉克族民俗进行研究的同时,重视徒弟的培养和技艺传承,向青年一代教授民俗文化。
查看更多
李富先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3年3月生,青海省湟中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抬阁(湟中县千户营高台)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湟中县千户营高台核心地区的千户营村,自幼耳濡目染,喜爱涂脂抹粉的“高抬娃娃”,尤其喜欢扎制高抬。从少年时起,每年正月里老师们绑扎高台时,就在一旁专心致志地观看、潜心揣摩。后拜当地千户营高台第九代传人李生英为师。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学习,绑扎技艺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千户营高抬制作所涉及的刺绣、扎花、剪纸、木雕以及演员脸谱的勾、抹等各种技艺均娴熟...
查看更多
公孙馨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10月生,云南省通海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抬阁(通海高台)代表性传承人。自幼爱好文艺,跟随村中老艺人学唱滇戏、花灯,学习器乐,创作戏剧唱本并进行表演。18岁起跟随高台老艺人杨绍堂、杨立寿学习高台制作,熟练掌握高台制作全部技艺。制作的高台造型美观、形象生动,善于将历史典故、戏剧故事融入其中,精心设计人物造型,景物道具颇为讲究。同时,能制作民间庙会道具,亦能吹拉弹唱,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查看更多
谭浩彬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5年12月生,广东省中山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抬阁(南朗崖口飘色)代表性传承人。13岁开始跟随村中的飘色“八音师傅”谭帝春学习飘色伴奏。后来,运用广东音乐中的普通乐器,创造出极具地方特色的飘色伴奏音乐,使经历百年的“雅歌风”锣鼓班仍然风行至今。同时,引进香港先进的锻造技术创作出“秋千色”,使飘色巡游更加人性化,也更具安全性、观赏性。从20世纪60年代起,致力于学习继承崖口村飘色出巡活动的整体组织、策划等活动规则,并一直负责巡游...
查看更多
陈范兴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8月生,湖南省汨罗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抬阁(长乐抬阁故事会)代表性传承人。10岁起就看“故事”、扎“故事”,12岁跟随父亲学踩高跷,14岁师从老前辈学小锣鼓全套,16岁跟随老艺人学扎地故事、地台故事、高彩故事、高跷故事,17岁拜师学戏剧脸谱化妆,生旦净末丑各类脸谱一百多个娴熟于心,同时苦学自商、周、秦汉至清代著名历史典故(故事)三百八十余个。2006年,获中国岳阳(汨罗江)国际龙舟节文艺表演活动优秀编导奖。2008年,故...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