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三晋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位列全国第三,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生动见证,更是山西从脱贫到致富的振兴“密码”。近日,记者从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7月至8月间,该中心联合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非遗青年行”社会实践团,围绕晋北—晋中—晋南三条路线,打造了“行—说—研—创”一体化研学流程,旨在践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责任担当,为三晋非遗重焕荣光注入...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省文化和旅游厅结合中秋、国庆双节叠加这一重点出游时段,与省委文明办、共青团陕西省委在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共同举办了“畅游三秦 礼仪先行”2023陕西文明旅游季启动仪式。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高阳在启动仪式上,就做好文明旅游工作从深入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教育、抓好旅游各环节文明引导、以服务质量提升引领行业文明、持续开展文明旅游示范创建、严处各类不文明旅游行为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坚定文明旅游发展理念,持续...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国风华彩—上海非遗日”活动9月21日在法国巴黎举办,向当地观众展示具有鲜明海派特色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巴黎七区副区长若西亚娜·高德等150余名嘉宾参加此次活动。 来自上海的清韵江南丝竹乐团当天带来了“国风华彩”丝竹雅韵音乐会。演出精选了颇具代表性的二胡、琵琶、扬琴和打击乐四种乐器配合演奏,重点展示江南丝竹“小、轻、细、雅、活”的艺术特色,展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江南丝竹以器乐合奏形式出现,以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为基本编制...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9月26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河北省怀来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河北省涿鹿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紫气东来 非遗有礼”2023年京西“非遗礼物”设计大赛颁奖仪式暨大赛成果展在北京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举办。门头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翠萍,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处长张迁和相关部门领导出席活动,大赛专家评委代表、获奖选手、琉璃渠村小学学生等50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 大赛...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9月23日上午,“迎中秋 睇非遗”广东省非遗工作站成果展在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非遗街区举行。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奕民,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和省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荔湾区有关领导、省非遗工作站代表、非遗传承人代表共同出席活动。 广东非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多措并举,积极履行保护传承非遗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推动非遗保护成果共享利用,倡导非遗融入生活、服务人民、回馈社会,让非遗在南粤大地焕发出持...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欢度中秋 喜迎国庆 为加强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辽宁鼓乐的科学保护和有序传承,掌握辽宁鼓乐的传承与发展现状,提升辽宁鼓乐的整体演出水平,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于9月27日至28日,在瓦房店人民剧场举办“辽宁鼓乐对棚展演”。全省8支鼓乐队伍将参加此次活动,通过传统对棚展演、专场展演的形式切磋互鉴,展示辽宁省鼓乐保护和传承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为传承人搭建起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辽宁鼓乐在辽宁省分布十分广泛,有着...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2023年国庆节恰逢中秋佳节,双节同至,团团圆圆,正是阖家欢聚、举国同庆的美好时刻。中秋月正圆,家国情更浓。传统中秋佳节的亲情思念与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相聚融合,成就了一个意义非凡的中国节。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重塑中华节俗传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融入生活,“迎中秋 庆国庆”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系列活动将于线上、线下同步开展,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山西省首届稀有剧种展演合影  《猪八戒背媳妇》演出现场  《小二黑结婚》演出现场  《顶灯》演出现场  山西素有“中国戏曲的摇篮”之美誉,山西戏曲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文化的一个响亮品牌。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历来对戏曲工作非常重视,宏观上,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实施山西省戏曲传承发展...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潮生活晋是宝”2023山西非遗购物节现场,游客正在拍摄精美的非遗作品(摄影:山西晚报记者寇宁) 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晚报社联合主办的“潮生活晋是宝”2023山西非遗购物节完美收官 丰收节里享非遗民众逛得乐购得欢 非遗话丰收,最是好“丰”景。9月23日至24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晚报社联合主办的“潮生活晋是宝”2023山西非遗购物节收官季在全省11市联动举办,主会场活动设在晋中榆次常...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韩国无形文化财制度自1962年出台后,经反复修订逐步建构起公开透明的评价指定体系与系统完善的传授教育机制,成为兼顾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用等多层面的国际示范性文化保护政策。然而,韩国无形文化财制度的历史演进并非一帆风顺。近60年,正值韩国政治经济的巨变期,民俗学者、行政当局、技(艺)能保有者等多方主体,因立场不同而就无形文化财制度的改革展开激烈博弈。 【关键词】无形文化财;原形主义;保有者;传授教育;典型 引言...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