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立夏
搜索
杜海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生,湖北枝江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枝江民间吹打乐代表性传承人。1952年,杜海涛拜郑进芳学艺从事民间吹打乐活动,1980年组建来兴村民间吹打乐班,常年活跃于农村舞台,培养出大批吹打乐传人。他精通吹打乐的各个行当,击乐打法形式多样,对“十番鼓”的运用尤具特色。2000年,杜海涛及其乐班表演的枝江民间吹打乐《娶亲》获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银奖,其嫡传弟子李丛海等人也多次在宜昌市民间艺术大赛中获奖。
查看更多
黄太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生,湖北宜昌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宜昌丝竹代表性传承人,机械技师四级。1951年,黄太柏随杨树柏学艺并随师傅以艺谋生,为宜昌丝竹第六代传人。他擅长大鼓及二胡、笛子演奏,其鼓乐演奏有板有眼、张弛有度、整齐划一,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多次在全国及省市民间艺术大赛中获奖。代表曲目有:《六字一流》《小桃红》《粉荷莲》等。
查看更多
宋光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生,河南邓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板头曲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邓州市文化馆教师,河南古筝研究会会员、邓州大调曲研究会会长。曾从曹东扶、何宜之、王之扶等学习古筝板头曲、大调曲的演奏、演唱及三弦、琵琶等乐器,先后在县曲剧团、豫剧团、南阳铁路文工团、邓州市文化馆等单位从事音乐设计和演奏。他较为全面地继承了前辈演奏家的艺术传统,演奏的板头曲、大调曲细腻动听、韵味纯正,代表曲目有《山坡羊》《高山流水》等,发表《论三不各》等多种论著。
查看更多
伊双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生,山东嘉祥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鲁西南鼓吹乐代表性传承人。伊双来自幼随父亲学习鼓吹乐演奏,15岁开始领班活跃于各种民俗活动之中。擅长唢呐演奏,以吹奏《开门子》《落子》等曲目及“火烧葡萄架”“二龙戏珠”“双鼻孔吹唢呐”等技艺最为著名,其演奏音色清脆、起伏激荡,并融合了魔术、杂技等多种技巧。他多次参加大型节庆演出并获奖,培养出十余名知名学生,对鲁西南鼓吹乐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查看更多
陈英木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3年生,福建福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茶亭十番音乐代表性传承人。陈英木15岁随父亲组织的“三听月楼”从事演奏活动,新中国成立后考取福州闽剧团,后因“文革”剧团解散被分配到工厂工作,但从未间断茶亭音乐的演出,多次参加福州市各项民俗表演。陈英木擅长演奏椰胡、逗管、狼串、清鼓等多种乐器,出版有《福州茶亭十番音乐》等著作。
查看更多
高如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生,浙江舟山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舟山锣鼓代表性传承人。属“高家班”舟山锣鼓第三代传人。他出身锣鼓世家,得父辈真传,擅长多种丝竹乐器和打击乐器,主敲武鼓(高音京锣)。20世纪30年代,他和父亲、兄长私人组建了“高家小唱班”,因其吹打技艺出众而闻名于舟山。“高家班”刻苦钻研,用十一面大小锣组成的竖式排锣替代了原先单调的演奏形式,并且创作了“五音排鼓”。代表作品有《海上锣鼓》等。
查看更多
尹功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9年生,2010年去世,浙江嵊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嵊州吹打代表性传承人。务农为生。19岁开始跟随魏淇园先生学习鼓曲“都花”“辕门”等吹打曲,1952年继续学习魏淇园先生创作的“春风”“夏雨”“秋收”“冬乐”四季曲。他擅用“五小锣”敲打节奏鲜明的乐曲,将打击吹奏融为一体,演奏风格清新优雅。
查看更多
刘长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9年生,江苏连云港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州五大宫调代表性传承人。7岁随海州五大宫调名玩友钱乐山学唱五大宫调。其演唱的长篇套曲《活捉张三郎》被《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江苏卷》收录。2005年参加江苏省文化遗产绝技展。擅唱海州五大宫调的各个大调和套曲,尤其是“背弓”【满江红】【波扬】等曲牌。
查看更多
赵绍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5年生,江苏连云港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州五大宫调代表性传承人。1960年前后师从海州五大宫调名玩友孙汝德、徐锦凤,先学唱,后以二胡伴奏为主,能随乐曲情绪变化演奏不同风格的曲牌,配合玩友演唱。长期坚持广泛收集、整理海州五大宫调的各类曲牌、曲目,几十年共收集25本,计二百多首曲目。其主要代表作品有海州五大宫调的【软平】【叠落】【骊调】【南调】【波扬】。
查看更多
周皓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9年生,上海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代表性传承人,上海民族乐团演员,国家二级演奏员。自幼即得父亲传授江南丝竹音乐,其父周俊卿为20世纪沪上江南丝竹名家。后又参加国乐大师孙裕德先生领导的上海国乐研究会,专研古典音乐。他演绎的丝竹乐曲韵味隽永,风格鲜明,运腔加花,典雅秀丽。尤精于二胡演奏,音色优美、音质醇厚。被誉为“江南丝竹四大天王”之一。独奏曲《二泉映月》为其代表作。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