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前不久参加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感触颇深。这届博览会以可视、可听、可触、可感的情境化方式打造出了东方美学空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有着浓浓的人间烟火味。    本次博览会,在展览形式上有几个亮点:一是设置了专题化、体验式文化空间。位于济南的主会场展览打破了以往按照省份进行划分的常规,围绕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工艺项目,设计了织绣印染、陶冶烧造、编织扎制、制茶酿造、印刷刻绘、家具文房、中药炮制、雕刻塑造,一共有8个主题,集中展示了...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根据《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和《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近日,河北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全省共有258人入选。至此,河北省已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77人。此次入选的代表性传承人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非遗十大类别,年龄最大的为现年81岁高龄的廊坊霸州市火神信仰习俗代表性传承人王志...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21期:2018年10月22日—11月4日 本期信息一览: ▲ 西部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交流活动在陕西举办 ▲ 河南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座谈会在洛阳召开 ▲ 福建评出首批25...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原标题:全国百名非遗工作者研讨非遗保护合作 非遗保护正凝聚区域合力11月3日上午,非遗保护区域合作交流会议在佛山举行,来自广东、广西、湖南、香港、澳门等地的100多名非遗工作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共同研讨非遗保护合作发展大计,展望非遗保护交流区域合作的美好前景。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巡视员陈杭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永庆坊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介绍了广东传承保护岭南优秀历史文化、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做法和体会。今年7月2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人物
二十四节气系列作品(木版水印) 魏立中     以木为纸,以刀为笔。从每一个细节中,观照自己,留意内心的每一点领悟,这便是木板水印传承人魏立中的生活哲学。30年来,他坚守传统技艺,坚定复兴梦想,从恢复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到创立杭州十竹斋艺术馆,再到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魏立中一直在中国木版水印优秀工艺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nb...
查看更多
论坛
    泉州花灯起于唐代,盛于宋、元,一直延续至今。它集雕塑、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并以特色鲜明的刻纸、针刺和料丝镶装技艺区别于全国其他地区的花灯,极富文化和审美价值。花灯中的人物故事、山水风光、民俗风情丰富而生动,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2006年,泉州花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受现代化进程与市场化经济的多方影响,泉州花灯的发展空间正逐步退缩,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困境。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对该项目的保护与传...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满族说部是满族及其先民世代传承的民间长篇说唱艺术,是以“讲古”方式记录北方民族生活与情感的叙事文学,是吉林省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之一,吉林省抢救满族说部的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多年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扶持下,省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对满族说部采取全面的保护措施,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6年满族说部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7年、2009年相...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六条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和传承场所,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 各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各类型展馆孕育而生。如何区别于一般性的博物馆展陈,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进行展示,如何开展展馆建设、管理及运营等等,逐渐成为人们关切和探讨的新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是展...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2018年10月25日—26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座谈会在洛阳召开,河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鹏出席座谈会,来自全省国家级、省级35个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孙鹏在座谈会上强调了生产性保护对振兴传统手工艺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非遗保护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对此应充满信心。传承人群、非遗生产性保护...
查看更多
要闻
作为全国非遗曲艺周的重要内容,2018年6月9日起,来自全国各地的曲艺类国家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齐聚天津,共开展20场驻场演出活动。每天下午两点和晚上七点,在天津市群星剧院和河西区文化中心各有两场精彩演出。 驻场演出按说书类、唱曲类及谐趣类三种表演形式划分,天津市群星剧院以说书类(小书)节目为主,河西区文化中心则以唱曲类、谐趣类及部分说书类(大书、小书)节目为主。每个节目时长根据表演形式不同,在10到25分钟不等。驻场演出期间...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