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9 星期三 农历六月十五 小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240)
机构
(1)
政策
(215)
资讯
(6332)
清单
(3477)
资源
(744)
学术
(1083)
百科
(4)
其他
(38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安徽省召开2021年度国家级非遗
传承人
记录工作成果验收会
2022.08.02
地方新闻
7月27日——29日,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组织召开2021年度国家级非遗代表性
传承人
记录成果验收会。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二级调研员谢险峰,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宋磊,副主任张鹏水参加会议。验收专家、执行团队、省非遗保护中心相关人员参加会议,厅机关纪委派员全程监督。 本次验收成果涉及桐城歌、花鼓灯(颍上花鼓灯)、花鼓灯(蚌埠花鼓灯)、灯舞(无为鱼灯)、徽剧、刻铜(杜氏刻铜)、挑花(望江挑花)、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徽墨制...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漆艺分会在湖北荆州成立
2022.08.02
要闻
7月30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漆艺分会”(以下简称“中国非遗保护协会漆艺分会”)成立大会,在楚式漆器的发源地—古城荆州隆重召开。 中国非遗保护协会漆艺分会成立大会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荆州市文旅局、中国非遗保护协会漆艺分会筹委会、湖北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承办,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湖北省民间工艺技师学院协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李晓松,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
查看更多
长治自盛李记堆锦博物馆:传承非遗 堆叠锦绣生活
2022.07.28
专题报道
“簇锦攒花斗胜游”,是古人形容春天繁花似锦场面时的感慨,但要放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堆花(又名堆锦)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中,实不为过。 堆花是指使用天然桑蚕丝织物“绢”或者“绫罗绸缎”等各色丝绸锦缎与棉花作为制作材料,通过堆砌、织绣、绘画等技法制作造型生动、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等形象,有“软体雕塑”和“立体国画”之美誉。2008年,这门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如今,堆花这一堪称中国最早“立体国画”的非遗技艺穿越...
查看更多
传统体育与游艺的特点及传承研究:基于黑龙江流域民族的考察
2022.07.28
论坛
【摘要】目前,学术界以现代体育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传统体育与游艺的现象较为普遍,这背离了传统体育与游艺的属性,所以对其本质特征和属性的研究非常必要。传统体育与游艺是生活文化,直接起源于生活并具有服务生活的功能。由此要求我们在田野调查、学术研究、传承保护等方面遵循其生活文化属性。当下,民间传统体育与游艺在日常生活中式微,传统的文化传承方式乏力,一些传统体育与游艺重新回归生活已不现实,而嵌入中小学学校教育是切实可行的路径,是一种有效的活态传承方式。中小学学生...
查看更多
跟着总书记看非遗丨从玛纳斯到三大英雄史诗
2022.07.27
专题报道
视频:新闻联播(7月15日) 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对少数民族非遗的保护 总书记同样高度关注 2018年3月20日 图1 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摄影: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提到《格萨尔王...
查看更多
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王沪宁出席并讲话(发言实录)
2022.07.26
要闻
全国文物工作会议7月22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
查看更多
“古城雅韵”沉浸式体验助力非遗走进生活
2022.07.26
专题报道
“古城雅韵”保定专场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在河北博物院举办 沉浸式体验助力非遗走进生活 国家级非遗项目定兴京绣代表性
传承人
梁淑平的女儿田丽,展示京绣作品。(摄影:曹铮) “孤封你杨府为天波府,盖一座天波楼就在你府门前……”7月23日上午,一曲保定老调《潘杨讼》选段回荡在河北博物院非遗会客厅内,锣鼓铿锵、唱腔激越,让现场观众真切感受到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像这样的演出应该再多些,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戏曲艺术...
查看更多
独台戏:一人一台戏 道尽千古事
2022.07.26
专题报道
独台戏起源于唐朝,又名扁担戏、嘟打戏,是一种集戏曲、曲艺、口技、民间工艺于一体的艺术形式,2012年被列入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嘟打戏,搭戏台,一个扁担支起来。”这是吴桥民间流传的一句儿歌。演出时,演员用一根扁担挑起乐器、道具、舞台等全部“家当”,就地搭起戏楼。表演者操纵手中的木偶,双脚控制锣鼓,连演带唱,场面热闹。 “独台戏演出使用的木偶造型多为戏曲、神话或历史人物,不仅要动,甚至要做翻跟头等动作,幅度很大。”河北...
查看更多
“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
2022.07.26
专题报道
红色、绿色、蓝色……飞针走线五彩缤纷;绣、插、点、挑……制作手法千变万化;龙凤纹、鱼鸟纹、蝴蝶纹……刺绣图文寓意丰富——这便是苗绣,来自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技艺。 作为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苗绣如今已飞出大山,精彩传扬。 2021年2月,在贵州考察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毕节市黔西县(现“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精美的苗族传统服饰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这是手工做的吗?价格多少?销路怎么样...
查看更多
非遗和景区“互加好友” 带给游客别样感受
2022.07.22
专题报道
▲“非遗·雅集”吸引市民和游客 (摄影: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毅) “游览历史古迹,还能看到这么精彩的非遗展演,让我们对‘文化陕西’的厚重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游览更有意义。”不久前,与家人一起来陕西华清宫景区游玩的张先生说。 在绿水青山间,在文化遗址中,在文化街区里,越来越多的来陕游客与张先生一样,收获旅途中的意外之喜。这是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相融的美好,是文化之趣、文化自信注入美...
查看更多
1
244
245
246
247
248
122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