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8 星期二 农历六月十四 小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240)
机构
(1)
政策
(215)
资讯
(6332)
清单
(3477)
资源
(744)
学术
(1083)
百科
(4)
其他
(38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黑茶制作技艺(咸阳茯茶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咸阳茯茶制作技艺是主要流布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秦都区一带的传统黑茶制作技艺。咸阳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独有的地理环境、小流域气候、地下水天然资源及咸阳人发明的筑茶梆子,为茯茶制作技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优厚的条件。 咸阳茯茶是以湖南、陕南的黑毛茶为原料,采用传统技艺加工,并在发酵过程中自然生成“金花”(冠突散囊菌)的紧压茶。因形似砖块,效用类似土茯苓,故称“茯茶”,也可灌制成散茯茶。由于古代多凭官引制造,亦称“官茶”。咸阳茯茶制作技...
查看更多
黑茶制作技艺(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是我国传统黑茶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发源于湖北咸宁,流传至湖北宜昌并辐射至恩施、神农架、襄阳等地。湖北省宜昌市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境内山脉纵横,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该地土质肥沃,土壤的排水和透气性佳良,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工艺复杂。需要采用鄂西南境内海拔600—1200米的半高山茶树鲜叶,经过77道工序制成茶砖,并冠以“川”字商标。其从采摘到包装历经初制(采摘、炒青等15道工序)、渥堆发酵(洒水...
查看更多
红茶制作技艺(宁红茶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宁红茶制作技艺是我国红茶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在江西省修水县及其周边地区流布并传承。因修水古名分宁、义宁,所产茶叶又属我国特有的工夫红茶,故被称为“宁红”或“宁红工夫茶”。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居湘鄂赣三省九县中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该地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的红壤为主,土质肥沃,排水和透气佳良,特别适合茶树生长。 宁红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宁红茶属全发酵类中小叶种红茶,制作技艺严谨精良,选料优等精细。一般在清明前开摘,采摘时间...
查看更多
绿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是指使用蒙山地区茶叶、利用传统器具、按照传统工序和工艺制作蒙山茶的手工技艺,是我国绿茶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该技艺流布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核心区域主要在名山蒙顶山、蒙阳镇、中峰乡等乡镇和永兴寺、千佛寺、智矩寺等寺庙,以及雨城区碧峰峡镇、北郊乡等。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过渡地带。蒙山又称“蒙顶山”,属中纬度内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区内以高山丘陵地形为主,土壤大多呈酸性或微酸性,腐殖质、磷钾含量较高,土层疏松深厚...
查看更多
绿茶制作技艺(雨花茶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雨花茶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绿茶针形类茶制作技艺代表之一,江苏省南京中山陵景区、雨花台景区是其流布的核心区域。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20-50米之间的黄土岗地,土壤为黄红壤,呈弱酸性,有机质1.89%,土壤肥力中等,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南京独特的地理环境培育了雨花茶特有的内在品质。 雨花茶制作技艺主要包括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揉捻、毛火、整形、足火、精制、烘焙、包装数道工序,其中整形工艺最为关键。它将搓条、抓条、理条工艺完美结合,形成了集扁形茶类、卷曲形茶类优点于一...
查看更多
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刘伶醉酒酿造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刘伶醉酒酿造技艺是完整的中国传统蒸馏酒酿造技艺,史称“千日酒”酿造技艺。它以河北省保定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为核心,呈放射性形态辐射影响着三北地区。保定市位于华北平原中部,有“十二省通道”“九省通衢”之誉,交通十分发达。这里四季分明,风速年际变化不大,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质清澈、绵软、甘甜,为刘伶醉酒酿造技艺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和水质资源。 刘伶醉酒酿造技艺发源于中国最早的酿酒遗址徐水,在千年传承和发展中最终形成“续...
查看更多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西凤酒酿造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西凤酒酿造技艺是我国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代表之一,主要流布于以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为中心的区域。柳林镇地处关中平原和渭北黄土台塬西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该地水质清澈透明,甘甜纯正,土地肥沃,颇具兴农、酿酒之地利,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为西凤酒酿造技艺提供了天然条件。 西凤酒酿造技艺包括制曲、制酒、贮存等技艺及相关法则。制曲用大麦、豌豆按3:2比例混合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搅拌,拌料要求“手握成团、不散不粘”,装入木制曲模,在曲板上踩制,每块曲踏11脚...
查看更多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景芝酒传统酿造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景芝酒传统酿造技艺是我国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的一种,核心流布区域为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主要的历史遗迹与风物皆位于景芝镇,并辐射至周边地区。景芝镇位于山东半岛内陆潍河冲积平原,域内土质适宜于小麦、玉米、大豆、谷子及红高粱等农作物的生长。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湿润,有着优越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酿酒业发展,素有“齐鲁酒都”之美誉。 鲜明的地域特性使景芝酒形成了特有的制作工艺,“伏曲”生产和“桃花瓮酒”酿制更是独具特色。景芝酒原料为当地产黑萼青茬高粱,这种高粱淀粉的角质率...
查看更多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洋河酒酿造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洋河酒酿造技艺是我国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代表之一,主要流布于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洋河镇并辐射至周边区域。该镇地处泗阳、泗洪、宿豫三县交界处,交通便利。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丰沛,水网密布,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甘甜,域内土质为有机质丰富的黏土,为洋河酒酿造技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气候和自然环境。 洋河酒酿造技艺以传统手工操作为主,主要包括制曲、酿酒、封藏、勾调四大工艺。制曲,以小麦、大麦、豌豆等为原料,经润粮、粉碎、人工踩制等工序完成。即...
查看更多
藏香制作技艺(敏珠林寺藏香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敏珠林寺藏香制作技艺是藏香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流布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敏珠林寺。扎囊县位于西藏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冈底斯山南麓,植物资源丰富,为藏香制作提供了原料来源。“扎囊”在藏语里意为“刺树沟内、山桃林中”,可以说,青藏高原独特的气候和人文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敏珠林寺藏香制作技艺。 敏珠林寺藏香制作技艺依托传统藏医学理论,使用白檀香、紫檀香、丁香、诃子、毛诃子、土木香、藏红花等30多种珍贵纯天然藏药材,经过碾磨、搅拌、制作、晾晒等几道工序精制而成,始...
查看更多
1
340
341
342
343
344
122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