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立夏
搜索
专题报道
“非遗传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展”现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尤其是传统工艺联系千家万户、遍布城镇村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是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北川羌族草编技艺现场展示 为充分发挥非遗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文化扶贫工作,文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周末,藏族少年才让那日、先巴扎西来到他们所在的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乡尕沙日村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由省级非遗传承人尕藏才让创办的黄南尕藏热贡文化公司免费学习泥塑。他们身后的墙上写着“帮人先帮技和艺”“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尕藏才让的公司吸纳员工100多人,都是周边农牧民。 热贡泥塑传承人尕藏才让在非遗扶贫工坊指导学员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积极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部署,依托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以山东省莱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论坛
摘要:非遗保护与传承从记忆维度上去思考,时间、空间与传承人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它们是非遗保护与传承具体形式。时间层面,对非遗所涉及到时间节点进行研究,发现自我造血良好的非遗离不开一个完整的时间记忆模型,通过重复的压力,强化对非遗的记忆。空间层面,地点与物体。地点记忆作为针对某些内在体验薄弱的非遗来说,比如民间文学,是优于其它固化形式的记忆储藏间。物体记忆,非遗记忆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它裹挟着传承人的情感、认同、经验以及意义,它的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亦是不...
查看更多
要闻
10月22日,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在成都落下帷幕。六天的非遗狂欢,共吸引了570余万人次现场参与活动,线上覆盖人群1.9亿人次,500余家参展单位现场销售5000余万元,签约金额超1亿元。 以“传承多彩文化 创享美好生活”为主题,本届非遗节在1个主会场和28个主题分会场开展了国际展览、国际论坛、国际竞技、国际展演和互动体验等各类活动540余场。来自86个国家的1100余个非遗项目、5600余名代表共襄盛...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川剧演员在表演变脸 来自塞尔维亚的艺术家正在展示银饰制作工艺 当“世界风”遇上“中国韵”,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当古老非遗走进生活,传统与现代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当传统元素融入文创产品,非遗技艺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跨界与混搭,成了本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的关键词。 “传承多彩文化 创享美好生活”。丰富多彩的展演项目,展示了非遗技艺的传统之美,也彰显着非遗传承者求新求变的勇气和智...
查看更多
要闻
图1 论坛现场 10月17日,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开幕当天,以“非遗传承与旅游发展”为议题的非遗节国际论坛也同时拉开帷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国外政府部门官员及相关人员、国内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部门代表、国内外非遗专家和非遗传承人等近百人参加论坛。 本次国际论坛围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框架下的履约实践,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和新时代推进文化与旅游...
查看更多
要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鼓励支持广大旅游企业、旅游社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非遗资源,加强与相关机构、非遗传承群体合作,设计、运营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资源开发司将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开展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征集宣传活动。10月18日下午,该活动发布会在第七届成都国际非遗节期间举办。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
查看更多
要闻
开幕式会场 10月17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开幕式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举行。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四川省省长尹力和成都市市长罗强分别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埃内斯托·奥托内发来祝贺视频。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正伟宣布非遗节开幕。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致辞(来源...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的完善不仅是制度问题,也是文化问题。该制度虽然从身份界定、权利与义务、社会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制度层面的意义设定,但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意义在商品消费文化领域却被重新阐释,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本。传承人根据身份认同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意义进行策略性地接受,其中部分传承人更重视商人的身份,利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品牌价值满足自己盈利的欲望,忽视了官方认定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社会责任,这导致了非遗传承效果大...
查看更多
要闻
原标题: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在津召开:从年画开始为民间艺术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 “自本世纪初至今二十年间,中国的文化界和政府分工协作,对民间文化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抢救和保护。在这样一个深厚与扎实的基础上,学界下一步应该做什么?”10月16日,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上,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向学界提出,要为每一项重要的民间文化...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