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哈萨克族医药(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卧塔什正骨术、冻伤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哈萨克族医药(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卧塔什正骨术、冻伤疗法)流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等哈萨克民族居住区域也有流传。 哈萨克医祖早在公元前就创造了“六元”学说,对天、地、日、月、水、火之间存在的相互对立统一和相互间的联结关系进行剖析和解释,逐渐构成哈萨克族传统医药的最基本根源。该学说成为哈萨克族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认为生...
查看更多
蒙医药(血衰症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蒙古勒津蒙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蒙医药发祥地之一。1702年,蒙古勒津瑞应寺建立门巴札仓(培养蒙医药人才的医学经院),对弘扬蒙医药起了重要作用。当代蒙医药
传承人
邢布利德应用传统蒙医药疗法,治疗血衰症获得可喜疗效。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辽宁省阜新蒙医药研究所组织蒙医药专家认真总结、潜心研究,制定了蒙医药治疗血衰症的研究课题,使蒙医药血衰症疗法进一步得到完善。 血衰症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
查看更多
蒙医药(蒙医传统正骨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 蒙医正骨术是蒙古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中以科尔沁正骨术尤为突出。蒙医传统正骨术源自民间,在科尔沁地区,蒙医整骨以萨满医的形式保存和流传下来,形成独特的科尔沁蒙医正骨术。20世纪70年代,科左后旗作为科尔沁蒙医正骨术发源地,建立一所蒙医整骨医院,从而,蒙医整骨技术从民间走向了正规医院,但与其他学科相比,蒙医整骨还没能普及,从业人员不足百人,
传承人
才匮乏。 蒙医正骨术的内容:在肢体骨...
查看更多
藏医药(藏医放血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藏医放血疗法(藏语“达日卡”)为藏医外治疗法之一。它是在患者静脉和少数动脉部位用刀或针具割刺放出病血及与血同行的毒气,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青海省是该疗法的发祥地和传承传播地之一,该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则主要在青藏高原地区,包括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以及云南的部分地区。 藏医放血疗法历史悠久。早在8世纪,宇妥·云丹贡布在《四部医典》中就论述了放血疗法。17世纪著名藏医学家帝玛尔·丹增彭措在其《放血疗法教诲·澄清谬误》中对其有所阐述,该书选取的101个放血脉...
查看更多
中医正骨疗法(新邵孙氏正骨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邵孙氏正骨术是诞生于清代晚期的一种中医正骨疗法,湖南省新邵县(古属梅山地区)龙山脚下太芝庙乡的孙氏家族将家传的武伤医术与古老神秘的梅山医学中的接骨术、中医骨伤学及道家医学相融合,通过手法整复、外固定、药物、练功等治疗骨折、脱臼、闪挫扭伤、筋骨疼痛,并代代相传至今。 孙氏正骨术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孙氏正骨按查伤、正骨、固定、复能四步进行,倡导“筋骨并医”“理筋正骨”“形神并重”“期位辨治”“整体调治”“众术共成”,强调“一保肢体...
查看更多
中医正骨疗法(章氏骨伤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台州市 章氏骨伤科始创于清道光三年(1823),至今已一百八十余年。章氏传承7代,在手法正骨、中药内服外敷、杉树皮固定治疗风湿痹痛、骨折筋伤等骨伤疾病方面独树一帜。 清道光初年,章正传得云游武僧传授伤科,以外疗为主。道光末年,其子章如奎在黄岩开设保春堂伤科。至第三代传人章玉堂,总结出一套内外兼治的理、法、方、药,以中草药和祖传的指法点穴相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对创伤病人,用儿茶煎汤冲洗清疮,珍珠散生肌收口。第五...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是由医生通过辨证论治,开具处方,交熬膏师傅熬制,最后成膏的一项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方回春堂诞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河坊街117号。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清末民初便以十全大补膏、二仪膏、益母膏、阿胶膏、龟鹿二仙膏等众多膏方享誉杭城,盛行于江南一带,如今还流传在江浙、上海及广东等地。 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有开方、配料、浸泡、煎煮、沉淀、滤渣、浓缩、收膏等多道工序;所制膏方由中药饮片、细料药、胶类、糖类、辅料五...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点舌丸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点舌丸制作技艺这一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主要流传于山西省新绛县一带。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山西绛州城开设德义堂药铺。利用绛州商业重镇的优势,德义堂点舌丸等药品远销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四川、河北、内蒙古等地,享有盛名。现点舌丸销售已覆盖全国各地。 点舌丸,又名“梅花点舌丹”,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的传统中药,用于各种疮疡初起,无名肿毒,疔疮发背,乳痈肿痛等症。德义堂点舌丸制作技艺配伍神奇,工艺独到,技法经典。其配方由牛黄、麝香、西红花、血竭、蟾...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 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是骨伤科外用敷贴的传统硬黑膏药制作技术,因其研制的膏药疗效显著而名震江南,是我国传统制药技术中的佼佼者。其创始人朱养心于明天启年间在古杭城胥山(今吴山)脚下开设“朱养心药室”(原称“日生堂”),专门从事骨伤科治疗,影响遍及江、浙、沪及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朱养心传统膏药目前尚保留的主打产品有朱氏狗皮膏、万灵五香膏、五香伤膏、童禄膏、消炎红膏药、清凉膏等,尤...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廖氏化风丹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 中药传统制剂,主要指丸、散、膏、丹,此外还有酒剂、锭剂、胶剂等等,每一种剂型都有一套传统制剂工艺,结合某些产品,还有一些特殊的制作方法。随着时代发展,中成药的制作有了许多改革和创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传统制剂方法并未全部淘汰,其中某些传统制剂方法,仍然是中成药制作的最佳选择,尤其是某些名牌中成药、处方保密中成药、含有贵细中药成分的中成药,在“老字号”企业生产时往往沿用传统制剂方法。 中药传统制剂...
查看更多
1
580
581
582
583
584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