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9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二   立夏 立夏
搜索
咨询专家库
2018.11.20
咨询专家库
关于公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咨询专家的通知 非遗函〔2017〕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文化处,各参与高校研培项目组:       为落实《文化部关于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7)〉的通知》(文非遗发〔2017〕2号)的有关规定,加强对中国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要闻
  为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自2016年3月起,文化和旅游部支持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机构,先后设立了14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工作站在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民族传统、尊重手工艺人的基础上,积极联系高校、企业、行业协会、文化机构到工作站所在地,为当地传承人举办研究培训、开展设计创新和展览销售等工作,帮助当地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弘扬传统工艺,发展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和品牌,带动当地就业增收。  2018年7月至10月,传统工...
查看更多
人物
初夏时节,李景洲的登封窑传承保护基地内植物郁郁葱葱,更显静谧。如今,这里已成为很多人来河南登封研学、旅游的必到之处。每天前来观光的人络绎不绝,有时一个旅游团过来就能买走价值一两万元的产品。该基地为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和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 河南登封嵩山地区陶瓷遗址、遗存众多。李景洲成长在瓷区,从小就有在窑场玩耍、拣瓷器的经历。他与陶瓷结下不解之缘是在1985年,那年李景洲31岁,在登封四中教书,学校与登封阳城遗址发掘地为...
查看更多
人物
5月下旬一个傍晚,记者慕名来到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山口镇,只见小楼林立,楼前楼后鲜花怒放、芳香袭人,一条河流清流潺潺、波光潋滟,让人恍如置身画中。 青田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丽告诉记者,集“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于一身的山口镇,是青田石雕的发源地和“四大名石”(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鸡血石、内蒙古巴林石)之一的原产地,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而土生土长的青田人张爱光就耕耘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测试数据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一个在中华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声誉卓著的名字。这座城市延续千年窑火铸就的陶瓷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独特名片。在新时代,如何传承好陶瓷文化,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的沟通交流,让古老瓷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景德镇确立了“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保护生态家园、建设旅游名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的发展定位,坚持科学与艺术结合、文化与经济结合、传承与创新结...
查看更多
其木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鄂温克族,1965年5月生,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鄂温克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16岁开始向姥姥央吉玛学习民族传统服饰缝制技艺,成为其布秦氏族家中的传承人。1992年创办鄂温克服饰裁缝铺,之后创办鄂温克民族服饰加工部,制作加工通古斯鄂温克族四季传统生活套装。2007年组建通古斯鄂温克民族服饰表演队,参加各类演出、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坚持免费传授技艺,积极推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查看更多
白双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51年5月生,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博格达乌拉祭代表性传承人。从医四十多年,为当地蒙古族百姓解除病痛的同时,传承博格达乌拉祭传统文化。2002年,带领民众恢复了博格达乌拉祭,并组织专家对祭祀地点及仪式程序进行了确定和规范。此后,每年组织民众进行博格达乌拉祭活动。2013年,组建扎赉特旗祭祀博格达乌拉协会,并培养了十余名徒弟。每年在扎赉特旗蒙古族中小学校开展博格达乌拉祭祀文化主题讲解活动。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48年2月生,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察干苏力德祭代表性传承人。察干苏力德祭第四代传人。从曾祖父图门格日乐开始,家族一直致力于管理、组织和主持察干苏力德祭祀活动,至今已有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致力于完善祭祀仪式,于2002年基本恢复察干苏力德祭祀全貌。同时,联系全国相关媒体,制作《蒙古帝国九斿大旗追踪》《遗失的察干苏力德》等十多部专题片,对察干苏力德文化进行专题报道。编辑整理出版《九斿白纛祭祀》《九斿白纛祭祀经文...
查看更多
侯保兵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苗族,1953年3月生,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花山节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受父辈的影响,8岁开始跟随父亲侯顺明学习苗族祭祀仪式,经过不断实践,熟练掌握主持婚礼、丧葬和社祭等民俗活动的整套规程,尤其熟谙苗族花山节祭祀仪式。在花山节吟唱的丧葬祭祀歌和表演的芦笙舞步,分别收录于屏边苗族自治县《民歌集成》《舞蹈集成》。积极带徒授艺,开展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演活动,在当地有较大影响。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柯尔克孜族,1951年11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合奇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代表性传承人。长期从事放牧和驯鹰。1967年开始学习驯鹰狩猎技能,虚心向驯鹰大师学习捕鹰、养鹰、驯鹰知识,完整掌握各种技能,成为柯尔克孜族驯养猎鹰、用猎鹰捕猎习俗的重要传承者,在群众中影响很大,具有很高威望。曾多次在当地及自治区举办的各类传统体育活动中展示驯鹰技艺。在几十年的驯鹰活动中,不计私利,向多位求教者传授技艺,使柯尔克孜族这一古老的驯鹰习...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