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俞柏堂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5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杭州著名的手工制药丸和熬制膏方的老药工,从业五十多年。出身于杭州中药世家,祖父俞绣章曾任胡庆余堂经理,父亲俞舒炎曾在泰山堂制药。自幼随其父学习中药炮制技艺。1979年进入杭州市人民药店。2001年进入方回春堂后,制定完整的膏方制作流程和质量控制记录体系,便于膏方的质量把控和审核。在方回春堂每届的膏方节上讲解膏方、宣传膏方。培养...
查看更多
刘柏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9年6月生,江苏省江阴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中药鉴定专业,师从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仲满才。较好地诠释了致和堂膏滋药的“三十二字秘诀”,即“馨香沁脾、锃亮鉴影、油润如玉、柔韧若脂、摇不起涟、压不染指、入口似饴、呷之透体”。对前人口口相授的技艺进行发掘、整理、改进、提高,形成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2015年,实现致和堂膏...
查看更多
王燕铭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1年5月生,河北省玉田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老王麻子膏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3岁开始随父行医,老王麻子膏药第四代传人。1989年父亲病逝后,挑起老王麻子膏药制作技艺掌门的重担。在继承祖上秘方的同时,注重系统的中医学习,从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对中医和治疗手段的认知更深入。注重技艺传承,让更多人继承和发扬老王麻子膏药制作技艺。
查看更多
穆滨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8年7月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枇杷露传统制剂)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随母亲学习医药知识,十余岁便知晓很多中医药材的药理药性,为日后学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00年创立哈尔滨市康隆药业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获得全国年度十大医药精英奖。作为枇杷露祖传方剂代表性传人,在康隆药业任职期间,克服重重困难,组织团队进行了长久的科研及学术活动,确保了无糖型强力枇杷露的稳定发展。
查看更多
刘文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7年10月生,天津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京万红软膏组方与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医药工程师。毕业于中药制药专业,有三十八年的中药行业从业及学习经历,师承孙玉玮。主要负责京万红软膏工艺提升、技艺传承、产品功能拓展研究、京万红软膏系列新产品研发等。曾获天津市总工会“八五”和“十五”立功奖章等荣誉称号。注重传统技艺师带徒的传承,在严格遴选徒弟基础上,坚持做到传承文化、技艺、人品,在保障京万红软膏组方与制作技艺延...
查看更多
马卫东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6月生,天津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益德成闻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78年大学毕业后,从事传统医药教育和企业管理近四十年。20世纪80年代初拜张园麟为师,开始学习闻药制作技艺。在师父的口传心授下,从闻药原材料的选种、植物生长过程控制、制作的各个环节操作到后期的储藏管理,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工艺标准。随着社会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生产设备和生产条件,修订原料采购标准、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和产品真伪判定图谱。在遵古...
查看更多
李燕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4年2月生,天津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毕业于天津中药学校,后在达仁堂技术部从事大蜜丸工艺研究工作。对以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为代表的蜜丸制作工艺和流程有很深的造诣。先后担任过达仁堂技术部部长、质量部部长、主管生产厂长等职务,是从一线成长起来的传统制药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全面参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建立了以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为代表的达仁堂蜜丸制作技艺的传承队...
查看更多
郭玉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9年3月生,天津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达仁堂清宫寿桃丸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达仁堂制药厂原料加工、制药、配料等车间第一线工作多年,有大量实际工作经验。对清宫寿桃丸产品具有深度的了解,整理完善了清宫寿桃丸全套技术档案,在清宫寿桃丸传统制作技艺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针对清宫寿桃丸的药用机理开展抗衰老等方向的研究工作。编著《清乾隆朝御用延年益寿珍品——清宫寿桃丸》。1987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
查看更多
胡昌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11月生,四川省达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药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中药炮制专家徐楚江教授。从事医药、临床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症经验,用药独到,疗效显著,擅长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配方颗粒质量与疗效评价重点研究室主任。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二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著有《中药炮制与临床应用》,主编教材《中药炮制学》《临床中药...
查看更多
袁小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10月生,江西省樟树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药炮制技艺(樟树中药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药炮制技艺天齐堂第七代传人。出身于中药炮制世家。16岁进天齐堂药店当学徒,19岁始随享有头刀美誉的余寿祥学习多年。精通樟帮中药饮片炮制技术,刀工独具一格。参与的樟帮、建昌帮中药饮片炮制关键技术传承与应用研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编辑《中药传统炮制工艺及图解》,个人获江西省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奖等。2002年投资成立的天齐堂中药饮...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