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李守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6月生,江苏省宜兴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陶器烧制技艺(宜兴均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71年进宜兴均陶工艺厂,师从老艺人张浩元学习堆花技艺。1985年创建堆花工作室,培养艺徒二十六人,成为国内多所大专院校实践基地。全面掌握均陶制作技艺,富有创新能力。首开均陶日用陶装饰走向艺术陈设陶的先河,首创堆花平堆和半浮、浮雕相结合的技法,堆花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从艺五十年来,作品获省部级以上各类陶艺比赛金、银、铜奖...
查看更多
张文亮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8年12月生,山西省平定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陶器烧制技艺(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山西省工艺美术师。出身于陶瓷艺术世家,17岁初中毕业后进入冠庄陶瓷厂,跟随父亲、大伯、舅舅学习技术,曾得到中央美术学院陶艺系周淑兰教授的指导,还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高级研修班学习。擅长拉坯、造型、装饰、配料等陶瓷工艺,作品釉如凝脂、图案简洁,颇具宋代北方黑釉陶瓷之遗风。此外,窑变瓷、绞胎瓷、云水瓷等作品也是其创造求新的表现...
查看更多
张宏亮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70年6月生,山西省平定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陶器烧制技艺(平定砂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18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砂器制作、烧造,后个人创办张氏砂器陶艺坊,35岁成为当地知名窑头。在严格遵循古法的同时,对原料配方、成型方法、窑温控制、火候掌握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大胆改良,在传统砂器之外还挖掘出具有实用功能且绿色环保的高档餐具、厨具、茶具艺术品等新产品。除了不断到全国各地砂器产区取经交流外,还先后到清华大学、上海交...
查看更多
谭广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1年1月生,广东省广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彩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79年进入广州织金彩瓷工艺厂工作,跟随广彩第二代传人欧兆祺学习广彩的基本技艺。1986年,被推荐到广州美术学院装潢设计专业进修,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提高了艺术修养。熟练掌握广彩技法的运用与表现,在传统着彩方法基础上,大量地吸收西洋画的手法,与中国画画法有机结合,以色彩鲜艳绚丽、图案工整、画工精细独树一帜,尤其擅长长行人物的表现方法,代表作有《满地锦绣人添...
查看更多
王永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10月生,广东省广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凉茶代表性传承人。凉茶“上清饮”第四代传承人。继承父亲的上清饮凉茶秘方及煲制技艺,20世纪90年代从事制药行业,开始大规模生产上清饮凉茶。研究总结出上清饮凉茶原料种植、规模化生产技术、质量控制标准技艺,通过亲自传授、培训、实践指导等方式,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将上清饮凉茶秘方及煲制技艺传承并发扬光大。此外,为弘扬岭南凉茶文化,还自筹资金,建立了广东省凉茶博物馆。
查看更多
张效东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10月生,山东省潍坊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代表性传承人。潍坊工艺美术大师。8岁跟随师父杨同科学习风筝制作技艺,杨家埠风筝扎制技艺第五代传人。将声、光、电等科技元素融入风筝扎制工艺,利用齿轮的机械原理制作更具动态的新式风筝,并借鉴年画、泥塑等的装饰美,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体系,促进了风筝制作的创新。作品参加国际风筝联合会等单位举办的潍坊国际风筝节,多次夺得创新扎制金奖、银奖、铜奖等奖项。已授徒百余人。
查看更多
孔令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11月生,北京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风筝制作技艺(北京风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自1960年起跟随父亲孔祥泽学习风筝制作技艺,所扎风筝工艺精细、品种繁多、形神兼备,且与时代生活密切结合,有五龙燕、比翼燕等四十多种。作品在国内屡次获奖,并赴日本、希腊、美国等国展示,与父孔祥泽、子孔炳彰合著《曹雪芹风筝艺术》。创办残疾人风筝厂,在农村地区参与开办风筝工艺坊,传承风筝制作技艺,为促进残障人士、农村人员就业做出了贡献。被中国文学...
查看更多
王照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黎族,1954年3月生,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钻木取火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黎族钻木取火技师。黎族自古以来以刀耕火种谋生,钻木取火在过去是黎族男性赖以生存的技能之一。从小随父亲上山开垦山兰园,练就了钻木取火技能。熟练地运用钻杆和钻板等简易木制取火工具,用手钻法、弓钻法等取火手段,在两分钟之内就能将摩擦起来的星火引燃。2009年2月,赴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举办的《中国手艺》开头篇“钻木取火”的拍摄工作。致力于制作...
查看更多
李海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8年12月生,陕西省蒲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烟火爆竹制作技艺(蒲城杆火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蒲城杆火第二十九代传人。1955年开始从事杆火制作,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从艺历史。能够熟练掌握配制火药、扎架、布设引线、彩绘外表等核心技艺。制作的文火、武火杆火造型包括戏剧、传说、建筑等数十个品种。其中老杆、笸篮杆、火船、火马等为施放杆火时的招牌造型和开场渲染气氛的代表作品。1957年至1960年,先后四次进北京表演。1992年,应邀赴日...
查看更多
吴旭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鄂温克族,1974年12月生,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桦树皮制作技艺(鄂温克族桦树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桦树皮船制作技师。先后拜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猎民格力斯克和拉吉米为师学习鄂温克族桦树皮制作技艺,跟猎民维佳学习雕刻。从师期间,掌握了切剥、编制、对拼、刺花、压边等桦树皮制作技艺特点,学会了制作桦树皮盒、鹿鞍子、滑雪板、婴儿摇篮等各种桦树皮制品。经常带领学生为来敖鲁古雅旅游和参观的中外游客现场演示桦树皮制作技艺和雕刻技能,并...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