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3   星期二   农历四月十六   立夏 立夏
搜索
郝秀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满族,1958年7月生,辽宁省锦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河大鼓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母亲郝艳霞学唱西河大鼓,是郝派西河大鼓的第三代传人。15岁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政治部文工团。1979年复员,考入天津市曲艺团。嗓音华美脆甜,说唱表演传统功力扎实,吐字清晰,唱腔激昂奔放,注重语言与音乐的结合。1981年《鲁班学艺》获全国曲艺会演一等奖,代表作有《一百单八州》《惜春作画》《鲁班学艺》《韩湘子上寿》《百亭争秀》《吕洞宾戏牡丹》等。
查看更多
杨明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4月生,江苏省邗江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评话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74年,因创作短篇评话《养猪姑娘》而在扬州地区故事员会演中脱颖而出。1980年,拜评话名家余又春为师,学习《清风闸》。从艺四十多年来,演出书目有传统评话《清风闸》《济公传》《绿牡丹》,新编长篇评话《广陵禁烟记》及新创短篇评话近百篇。2015年出版了自己创作的百集扬州评话《皮五辣子》的图书及音像制品。其风格是说口甜粘、说表细腻,擅长刻画各种人物...
查看更多
李得顺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5年9月生,2011年8月去世,青海省湟中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海越弦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爱民间曲艺,5岁就学唱青海越弦、平弦和陕西的眉户戏,11岁登台表演,师从李范、贺成斌、陈子璋等学习青海越弦、青海平弦等曲艺曲种。声音高昂浑厚,吐字清晰,字正腔圆,感情丰富。参加原青海省文化厅举办的青海省曲艺会演,为《一担水》《寒夜弦声》伴奏,分获一、二等奖。1978年至1985年间,整理的青海越弦、青海平弦传统唱词和曲谱被收入《青海民间...
查看更多
刘钧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4月生,青海省西宁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海平弦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喜爱青海地方曲艺,14岁开始随姨夫伊家隆学习青海平弦,随后跟马兆禄学习青海平弦、平弦小点和其他青海地方曲艺的演唱以及扬琴、板胡、二胡等乐器的伴奏技巧。演唱婉转细腻、韵味十足、情感真挚、音色圆润。创作了《大饯别》《回十里》《走马荐诸葛》《夏景》等数十首曲艺唱段。所创作的曲艺音乐作品陆续发表在《青海文化》《西宁晚报》等报刊中。2007年被青海省文化厅聘为青海省非...
查看更多
张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7年5月生,四川省成都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钱板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77年考入成都市曲艺团,为金钱板大师邹忠新关门弟子。1979年创作金钱板唱段,1981年起学习曲艺理论,说唱韵脚丰满、节奏和谐、风格独特。曾获得国家、省部级奖项三十多个。获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的优秀中青年曲艺家、成都市委组织部授予的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全国几十家媒体曾对其作过各种采访报道,演出剧照收入《中国...
查看更多
邹忠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4年4月生,2013年5月去世,四川省安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钱板代表性传承人。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5岁学艺,先后师从金钱板艺人杨永昌和孙洪云,融会贯通各流派艺术之长,对金钱板艺术进行系统总结和深入探索,形成独特的“邹派”金钱板打、唱、演程式风格。创作改演四川金钱板作品两千余件,代表作有《冷枪战》《四川白毛女》等。2006年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曲艺家协会颁发的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演唱足迹遍...
查看更多
黄吉森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4月生,重庆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车灯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自幼受父亲熏陶,唱花鼓、金钱板。1953年考入重庆曲艺队当学员,拜师唐心林学习车灯。继承了唐派的演唱技艺,基本功扎实,在车灯表演中充分发挥了练、唱、坐、打的艺术特点,唱腔圆润、刚柔相济。除车灯外,还拜师学习了二胡、琵琶、三弦等乐器,且技艺不俗,在曲艺词曲的推陈出新上还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代表作有《懒汉与鸡蛋》《人造卫星闹天宫》等。
查看更多
谭柏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0年8月生,重庆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车灯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1953年进入重庆曲艺队当学员,拜师唐心林学唱车灯,继承了唐派“三好三合”的演唱特点,即“打得好、唱得好、表演得好,心合口、口合手、脚合锣”。在多年演出实践积累的基础上,结合车灯曲目内容自主设计唱腔、动作,使车灯表演艺术得到进一步提升。代表作有《没有过不去的山》《老城门》《欢迎你到山城游》等。
查看更多
戴春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4年5月生,浙江省温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温州莲花代表性传承人。12岁参加温州市民间曲艺团,师从陈春华学习温州莲花。14岁被选拔参加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参加各种文艺宣传活动,并多次获奖。1957年《唱龙船儿》获浙江省文化厅颁发的浙江省第一届曲艺会演一等奖。1986年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牢骚婆》获浙江省文化厅颁发的浙江省曲艺新曲目比赛表演二等奖。积极致力于温州莲花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已整理完成《高机卖绡》唱本。
查看更多
何云根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8月生,2018年12月去世,浙江省绍兴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绍兴宣卷代表性传承人。艺名何宝宝。20岁时接触绍兴宣卷,为艺人陈阿松关门弟子。从1977年起以宣卷为业,熟悉传统曲目和传统唱调。演唱字正腔圆,声调抑扬顿挫,表演朴素自然。常演宝卷四十余本,擅唱《挂灯》一目。收藏宝卷手抄本三十余种,并组建“大和班”,教授弟子二十余名。演唱活动遍及杭州、绍兴等地,受到群众欢迎。多次参加省内外宣卷交流演唱活动,入选浙江省文化厅等单位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