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沈才洪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6年生,四川泸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硕士研究生,首批中国酿酒大师。是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第九代传人。1988年,他从四川省轻化工学院毕业分配到泸州老窖厂工作,潜心钻研酿酒和尝评技术,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又在实践中检验、完善理论,不断地积累生产、科研和管理经验。在继承传统酿造技艺的基础上,沈才洪致力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他在泸州老窖生产系统构建“四大中心”(企业文化传播宣传中心、生产工...
查看更多
赖高淮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生,四川泸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际酿酒大师,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赖高淮是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第七代传人。他收集整理了中国白酒固态发酵工艺的分析数据,为传统酿酒工业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料。赖高淮对泸州老窖酒的发酵机理、酿造工艺、生产流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确认了“分层回酒”“断吹回酒”“以糟养窖”等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他在1959年出版的浓香型白酒的第一本酿造工...
查看更多
尹利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3年生,四川成都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1975年,尹利萍跨入成都漆艺行业,师从陈春和。1977年,她同时追随余书云大师学习漆艺。20世纪80年代,尹利萍先后在四川美术学院漆艺设计专业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进修,得到了沈福文、李大树、乔十光等漆艺界老前辈的点拨教导,并且系统地学习了国画、版画、水彩、图案、装饰设计等。尹利萍尤其擅长装饰工艺,对最能代表成都漆艺装饰技艺的雕花填彩、雕漆影花...
查看更多
宋西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1年生,四川成都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宋西平1972年在成都工艺美术研究所漆器车间拜工艺大师陈春和为师学习成都漆器的装饰雕花工艺和制漆胎、髹漆、研磨等工艺,掌握了漆器制作中漆工的全套工艺技法。此后,她曾先后受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漆艺专业乔十光教授、四川美术学院漆艺专业李大树教授和四川工艺美术研究所漆艺家胡开新,重点学习漆器工艺的各种装饰技法。宋西平擅长雕花填彩,其雕锡片丝光基本功扎实,能...
查看更多
蔡水况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生,福建厦门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厦门漆线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蔡氏漆线雕是古代佛像雕塑装饰艺术的遗脉,蔡水况为蔡氏漆线雕的第十二代传人,1956年起师从父亲蔡文沛,学习木雕、粉底、漆线、上金、上彩等工艺。1972年,蔡水况为当年的广交会创作了一批作品,并在此后的十年时间里,静心磨砺出了很多优秀作品,这些成果成了蔡水况不可复制的骄傲。蔡水况的作品线条富有弹性,每个局部都严谨处理,精细如发,布局巧妙,继承发展了...
查看更多
郑益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生,福建福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1956年,郑益坤考入福州工艺美术学校漆艺科,师从李芝卿大师系统地学习漆工艺的基本技艺,同时还得到了漆艺家高秀泉、著名花鸟画家陈子奋、书法家潘主兰等前辈的悉心指导。20世纪60年代,郑益坤首创了福州风格的“漆画金鱼”。20世纪80年代,他在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组织科研人员研究并开发了“装饰漆膜”“漆器移饰”等漆...
查看更多
赵如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生,江苏洪泽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56年,赵如柏从洪泽来到扬州漆器厂,拜著名漆器艺人梁国海为师学习雕漆技艺,潜心研究雕漆的各种技法,1958年到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修科学习三年,之后回到扬州漆器厂雕漆车间任技术员,此后一直从事雕漆制作,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等手法制作了很多雕漆精品。20世纪80年代后,赵如柏开始涉足古楠木雕。赵如柏雕漆技艺娴熟,刀法圆润,藏锋不露,线条流畅...
查看更多
张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生,江苏扬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宇出生在一个清贫的书香门第,从小受到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1958年,张宇进厂学徒,师从扬州著名艺人丁永仁学习玉雕,又随梁国海、王国治等漆器名艺人学习漆器生产知识,同时拜扬州知名国画家、漆器设计师姜壁为师学习传统髹漆技艺和绘画。1985年,他前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得到了美术大家吴冠中、张仃、叶浅予的指点,进一步提高了自...
查看更多
文乾刚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生,北京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58年进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北京雕漆厂。他师从朱庭仁、孙彩文等老一辈雕漆工艺大师,熟悉雕漆制作的每道工序。2003年,由于技术工人逐年减少,产量连年递减,雕漆厂改制停产。文乾刚毅然带领几位老同事建起了现在的雕漆工作室,为的就是让传承了一千多年的老工艺不致失传。文乾刚用“耗工繁具”来概括雕漆的特点,其中难度最大的就是设计策划和雕刻两道工序。多...
查看更多
杨福喜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满族,1958年生,北京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福喜从小喜欢动手制作,13岁始正值“文革”时期,不能学习弓箭制作,便随父学习木工技术,为后来正式学做弓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8年,杨福喜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弓箭制作中,并正式成为“聚元号”弓箭第十代传人。其传承的“聚元号”中国传统双曲反变复合弓的制作技艺,在风格形态上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弓体绷上线后,其握把部分后缩,弓臂上下形成对称的弧曲,弓臂的两个末梢反向...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