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皮影戏(济南皮影戏)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济南市 济南皮影戏是山东皮影戏的一个分支,主要流布于山东省境内,同时也在河北、河南、安徽等地流传。山东皮影戏至少已有五百年的历史,清末艺人张盛旺专门从事皮影戏演出,当时称为“兰州皮影”。其徒李克鳌
传承
技艺后,于1915年将皮影自邹县带入济南,后经李福增、李兴堂、李兴时等人的继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济南皮影戏。 济南皮影戏表演声情并茂,由一人负责操作和说唱,一人负责伴奏。演唱初期采用和尚劝善念经的唱...
查看更多
皮影戏(岫岩皮影戏)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鞍山市 岫岩皮影戏在明清时期传入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地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早期皮影表演为“独影”形式,清代同治年间形成“溜口影”,民国后演变为“翻书影”,现在岫岩皮影戏仍保留了部分“溜口影”的原始形态。 岫岩皮影戏唱腔音乐丰富,有《大慢板》、《慢板》、《流水》、《快流水》、《快板》五个板式,演唱时按生、旦、净、末、丑的行当分出大小两种唱法,各有固定的唱腔板式,唱词按句法结构可分为“三赶七”、“硬唱”、“七...
查看更多
皮影戏(北京皮影戏)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宣武区 北京皮影戏早期分为东西两派,东派消亡甚早,现存的西派皮影形成于明代正德年间。1842年满族人路德成继承北京西派皮影艺术,建立了北京祥顺影戏班。此后西派皮影在路氏家族中一脉相传,路德成之子路福元建立福顺影戏班,路福元之子路耀峰又建立德顺影戏班,传到路耀峰之子路景达已是四代,前后历经一百多年。 北京皮影戏形成期长,表现手法独特,表演、声腔、造型等方面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皮影的艺术特色。其声腔吸收北方昆曲、京...
查看更多
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潜江市 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如陕西的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皮影戏、阿宫腔皮影戏、弦板腔皮影戏,甘肃的环县道情皮影戏,山西的孝义碗碗腔皮影戏,河北的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浙江的海宁皮影戏,湖北的江汉平原皮影戏,广东的陆丰皮影戏,辽宁的复州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 皮影戏的形成...
查看更多
皮影戏(凌源皮影戏)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凌源市 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如陕西的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皮影戏、阿宫腔皮影戏、弦板腔皮影戏,甘肃的环县道情皮影戏,山西的孝义碗碗腔皮影戏,河北的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浙江的海宁皮影戏,湖北的江汉平原皮影戏,广东的陆丰皮影戏,辽宁的复州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 皮影戏的形成...
查看更多
皮影戏(复州皮影戏)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瓦房店市 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如陕西的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皮影戏、阿宫腔皮影戏、弦板腔皮影戏,甘肃的环县道情皮影戏,山西的孝义碗碗腔皮影戏,河北的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浙江的海宁皮影戏,湖北的江汉平原皮影戏,广东的陆丰皮影戏,辽宁的复州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 皮影戏的形...
查看更多
皮影戏(冀南皮影戏)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邯郸市 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如陕西的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皮影戏、阿宫腔皮影戏、弦板腔皮影戏,甘肃的环县道情皮影戏,山西的孝义碗碗腔皮影戏,河北的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浙江的海宁皮影戏,湖北的江汉平原皮影戏,广东的陆丰皮影戏,辽宁的复州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 皮影戏的形成...
查看更多
皮影戏(唐山皮影戏)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唐山市 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如陕西的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皮影戏、阿宫腔皮影戏、弦板腔皮影戏,甘肃的环县道情皮影戏,山西的孝义碗碗腔皮影戏,河北的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浙江的海宁皮影戏,湖北的江汉平原皮影戏,广东的陆丰皮影戏,辽宁的复州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 皮影戏的形成...
查看更多
傩戏(荔波布依族傩戏)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荔波县 荔波布依族傩戏源于宋元时期,由广西河池地区思恩县傩戏坛祖玉氏传授到荔波布依族地区。荔波布依族傩戏分文戏和武戏,戏目主要有《酬神还愿》、《拜三界公爷》、《祭神树》等十余种,属傩夹戏类型,在布依族群众中称“桥”,分“小桥”和“大桥”。大桥7天以上,最多的13天,有戏曲表演,戴面具。小桥3天,没有戏曲表演,不戴面具。这些文化形式都与布依族特定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傩戏的
传承
方式不固守于家庭
传承
,在民族中招徒...
查看更多
傩戏(梅山傩戏)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冷水江市 梅山傩戏是湖南省冷水江市民间举行祈福、求子、驱邪等傩事活动时搬演的娱神和自娱戏剧。梅山傩戏由土著巫傩师以家传和师传两系
传承
至今,是记录千百年来湘中历史、文化、艺术、宗教演化过程的活性载体;是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戏剧发生学、戏剧形态学和湖湘文化研究等诸多学科宝贵的信息源。
查看更多
1
149
150
151
152
153
53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