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布依族查白歌节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 布依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查白歌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在贵州顶效镇查白村举行。它源于布依族口传民间故事《查郎与白妹》。相传古时候,查白场(原名虎场坝)的查郎救了白妹的命,两人遂成为情深意长的伴侣。白岩寨头人野山猫为抢夺白妹,害死了查郎。白妹放火烧死野山猫,自己也投入火海殉情,与查郎一同变成白仙鹤比翼双飞,飞上九天,成为紫云歌仙。人们为了纪念这对忠贞的夫妇,就将查郎和白妹的姓连在一起,把虎场坝改名为“查白场”,将六月二...
查看更多
水族端节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的规定,端节在水族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以庆贺丰收、辞旧迎新,节期正对应农历的八月至十月。 端节以亥日为主干推算过节日期,过节批次多,古代分9批,今分7批,首尾间隔约五十来天,保留着水族古代氏族部落庆谷熟、过新年的遗风。 端节主要活动为祭祀和赛马。“除夕”与“初一”相连的两顿...
查看更多
毛南族肥套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肥套”是毛南族还愿等活动的总称,盛行于明清之际,初为毛南族借助傩祭祀天地自然万物的仪式,在
传承
过程中融合毛南族口头文学、山歌、戏剧、舞蹈、音乐、打击乐等艺术元素成为内容丰富的民俗活动。其歌、舞、乐、戏等艺术形式承载着毛南人祈求民族生生不息、冀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它既是毛南族发展的历史见证,又是毛南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毛南族肥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查看更多
仫佬族依饭节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仫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称“伶”和“谨”。依饭节是仫佬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带有强烈的感恩和祝愿色彩。依饭节又称“喜乐愿”、“依饭公爷”,意为“向祖先还愿”。 关于依饭节的来历,有两种传说。其一,传说仫佬族始祖因犯罪坐牢期间,得到守监梁、吴二人同情而趁深夜放出始祖。但当晚一片漆黑,又有追兵在后。危难关头忽见一白衣姑娘,牵白马前来相救。始祖骑马腾空而去脱离险境。始祖发迹后不忘梁...
查看更多
壮族蚂虫另节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壮族蚂虫另(虫字旁加另)节主要流行于广西西北部红水河流域境内,因壮族把青蛙称“蚂虫另(虫字旁加另)”而得名。传说掌管风雨的不是龙王,而是蚂虫另(虫字旁加另)女神。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通过祭祀蚂虫另(虫字旁加另),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所以,每当春节到来之时,这里的壮乡村寨的人们便自发到蚂虫另(虫字旁加另)亭(社亭)周围举行隆重热烈的蚂拐虫另(虫字旁加另)歌会。蚂虫另(虫字旁加另)节期一般从大...
查看更多
瑶族盘王节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 瑶族盘王节源自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歌会。每逢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并逐渐发展为盘王节。今天的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青年男女则借此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 过山瑶的“盘王节”,又称“还盘王愿”,有单家独户举行的,也有全村人举行的。盘王节的限期包括三天三夜和七天七夜两种,其仪式主要分两大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请圣、排位、上光、招禾、还愿、谢圣”,整个仪式中唢呐乐...
查看更多
瑶族盘王节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韶关市 瑶族盘王节源自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歌会。每逢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并逐渐发展为盘王节。今天的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青年男女则借此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 过山瑶的“盘王节”,又称“还盘王愿”,有单家独户举行的,也有全村人举行的。盘王节的限期包括三天三夜和七天七夜两种,其仪式主要分两大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请圣、排位、上光、招禾、还愿、谢圣”,整个仪式中唢呐乐队全程伴...
查看更多
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黑龙江省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繁衍生息在黑龙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的密林深处,世代以狩猎和游猎为生。这种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传统节日——古伦木沓节。 “古伦木沓”为鄂伦春语,意为祭祀火神。古伦木沓节由祭祀火神的仪式演变而来。自古以来,鄂伦春人每到年节或吉日,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燃起篝火,并焚香跪拜祷告,以求火神保佑平安;饭前还要向火塘洒酒抛肉,以示供奉。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
查看更多
三月三(报京三月三)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报京三月三,是流传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的侗族传统节日,又名“播种节”,俗称“讨葱蒜”。关于报京三月三的起源,存在两种传说。其一关乎耕种,侗家原以桐子树开花定播种时节,有年桐子未开花,导致误农时闹饥荒,此后寨老定三月三为播种日。其二与爱情有关,一对侗族男女为争取自由婚姻而殉情,为纪念他们,未婚男青年三月三到洗葱塘边向心上人讨笆篓(竹篾编成的小篓)、葱蒜定情,因此三月三也被称作报京侗族的“讨葱蒜”。 报京三月三的核心区为报京侗族大寨,分为上寨、中寨、下寨。流...
查看更多
三月三(壮族三月三)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壮族三月三,是壮族民众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构建的一个集祭祖先、祀玄天、拜龙母、会男女等诸多民俗活动为一体的文化空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旧称“武缘”,位于南宁市北部,是壮族三月三的主要流传区域。 三月三是古代上巳节。三月祭祖是壮族流传久远的民间传统。明清时期,这一传统受民间道教真武信仰影响,由三月三祀真武迎神赛会形成壮族民间节日。清道光《上思州志》卷七记载:“上巳日无所为修禊。乡民炊糯为饭,以野树叶渍汁染之作红黄色或乌色,以祀先祖。”《武缘县图经》卷三载...
查看更多
1
66
67
68
69
70
53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