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16   星期三   农历六月廿二   
搜索
10周年媒体报道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12日在台湾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大觉堂上演,长歌民调、“呼麦”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台湾民众呈现。 展演活动总顾问、来自大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田青介绍,活动汇集了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80余位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通过内容精彩、形式丰富的演出等活动为台湾民众带来了草原的问候。 据介绍,专场演出和“草原记忆——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草...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热贡”是藏语对同仁地区的称谓。热贡艺术是以青海省同仁县为核心区域的藏、土族民间艺人传授制作知识、手工技能,并以唐卡、壁画、堆绣、雕塑、沙画坛城、建筑彩绘等为表现形式,以藏传佛教、神话故事、史诗以及传统知识为内容的造型艺术。热贡艺术主要流传、分布于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境内,隆务河谷中游是热贡艺术传衍的中心,也是热贡艺术传承最集中的区域。目前,热贡艺术从业群体以同仁县为核心,辐射发展到尖扎、泽库、河南三县。 热贡艺术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2009年,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年来,在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和南京市人民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南京文化和旅游局指导项目保护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积极开展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的保护、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工作。 一、遗产项目10年来保护传承工作的主要举措和成果...
查看更多
10周年媒体报道
“世界看见”民族手工艺寻访亲善团队在青海的工作是从同仁开始的。自15世纪初叶起,随着藏传佛教萨迦派和格鲁派的迅猛发展,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即开始孕育出一支重要的艺术流派——它们包括唐卡、堆绣、雕塑、版本画、建筑彩绘和藏毯设计,因藏传佛教的供奉需要而生,在艺术创作上却自成一格,匠人们吸取和采用了工笔画的绘制方法,以矿物或植物颜料着色,色彩艳丽而富于装饰性,画风华丽细腻精美,线条简练流畅。 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吾屯上...
查看更多
10周年媒体报道
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省热贡艺术曾“传内不传外、传僧不传俗、传男不传女”,如今,已从家族封闭式传承走向开放式传承传承基地增多、传承渠道多元、传承区域拓宽。 热贡文化是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谷为核心地区,独特且包含多种文化元素的传统地域文化。其主要表现形态有热贡艺术(唐卡、壁画、堆绣、泥塑、金雕、沙盘画等)、热贡六月会、黄南藏戏、土族於菟,以及建筑彩绘、民间歌舞、民族服饰、宗教文化等...
查看更多
10周年媒体报道
“唐卡、於菟、藏戏、六月会、泥塑、石刻……”在青海生活了19年的荷兰人Klaas谈及热贡一词时,能罗列出一堆与之有关的“名片”,“热贡在国外也很有名。” 热贡一词在藏语中意为“金色的谷地”,一般指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隆务河流域同仁县及其周边地区,此间于2008年8月设立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也是中国文化部门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下称“保护区”)。 热贡艺术走向世界 热贡艺术自15...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2009年,花儿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甘肃省的花儿由临夏州和政县为主的“松鸣岩花儿会”(河州花儿)、临夏州康乐县“莲花山花儿会”和定西市岷县“二郎山花儿会”为主的(洮岷花儿)两个支系组成。花儿是西北三省区多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用的民歌,是一种表演艺术,深入挖掘、科学研究、严格保护、积极培养、广泛传播、大力弘扬是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弘扬的关键。经过10年的努力,甘肃省在花儿的传承保护弘扬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花儿(松鸣岩花儿...
查看更多
10周年媒体报道
“甘肃地区《格萨(斯)尔》保护与传承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格萨(斯)尔》研究甘肃基地”揭牌仪式,于2019年11月2—4日在甘肃兰州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西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格萨尔研究中心承办。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西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格萨尔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格萨尔》非遗传承人、西北民族大学科研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
查看更多
10周年媒体报道
为总结“格萨(斯)尔”史诗传统列入人类非物质遗产名录以来保护与传承方面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制定“全国《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统筹保护规划”,进一步做好今后《格萨(斯)尔》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由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青海省《格萨(斯)尔》史诗研究所承办的“青海地区《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十周年(2009-2019)研讨会”于2019年10月9-12日在西宁召开。 会议由青海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查看更多
10周年媒体报道
田中禾指导鼓乐社成员 古城西安曾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中心,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起点,几千年的历史沉淀给西安及周边地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而西安鼓乐凭借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佼佼者。 历史上,西安鼓乐乐社众多。解放初,西安地区有乐社四五十家,每到演出季节,大街小巷,彩旗...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