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大暑
搜索
论坛
    新野猴艺,作为乡土艺人讨生活的方式,历经数十年演绎后,被赋予了文化传承的标签。然而,今年7月,6名新野耍猴人在牡丹江市街头表演时,因没有“野生动物运输证”,被牡丹江森林公安刑拘。     经过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等一系列追诉程序后。9月23日,黑龙江省东京城林区基层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4人犯非法运输珍贵野生动物罪,但均免于刑罚。     有驯养繁殖许可证,没办运输证,带着猴子去外地表演就是犯罪——“非法运输珍贵野生动物罪”?该事件引起巨大争议...
查看更多
论坛
       一、“中医针灸”已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并通过“中医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确认四位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是:黑龙江的张缙,北京的程莘农、贺普仁,陕西的郭诚杰。其中张缙教授以研究针刺手法见长,以传承针刺手法著称海内外。   &n...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传统武术诞生于农耕文明时代,是一种内外兼修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它集修身、养生、攻击和防卫于一体,汲取传统道学、儒学和佛学等文化养分,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智慧和民族气质,形成了绚丽多彩、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武术文化体系,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和审美理想。当前,受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击,缺乏有效法律保护的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生存环境堪忧,大批有价值的武术文化...
查看更多
论坛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非遗生产性保护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护工作也进入良性循环和活态传承阶段。许多地方非遗保护的实践表明,突出人民群众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才能有效地把非遗保护工作深入扎实地向前推进。   近年来,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创新保护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查看更多
论坛
    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进程中,传统戏剧的“脆弱性”变得尤显突出。事实上,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已经证明了任何一种元素的变化,都可能带来戏剧保护和发展的契机和危机。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戏剧变得越来越脆弱,城乡人员流动带来的戏剧观演关系的失衡,城乡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娱乐消费的取舍,城市商业中心的新旧更替带来戏曲演出环境的改变,城市文化建构中对于传统演剧生态的忽视和改变,这些因素都为传统戏剧的合理存在和有序传承提出挑战。    在当代世界文化中,中国传统...
查看更多
论坛
      日前,文化部召开季度例行发布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成为发布会焦点。文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落实非遗保护工作,关键是发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作用。从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提供每人每年8000元的传习补贴,而从2011年开始,金额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0元。此外,针对代表性传承人和保护工作人员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未来文化部将会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帮助他们提高非遗研究、传承和生产创作的水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是近10年出现的名词和学术术语,但是非遗作为“文化”与人类的文化同步而生、同步发展。在历史上非遗是文化经典的对象,也构成文学经典的一部分。当下非遗仍然可以成为经典,并且通过公众、文化人、政府的多方合力,以及学校教育等多种路径得以实现。         非遗是经典文化吗       非遗是经典文化吗?依据普遍化原则,非遗不是经典文化,它属于大众文化,体现的是民众的生活传统和文化传统,但是也绝非传统意义上的“草根文化”或“媚俗文化...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这个词这几年火得一塌糊涂,以至于我这个搞传统文物保护的,都被一些家人向外宣传为“搞非遗的”。无论有关系没关系,只要沾得着边,都声称自己在做非遗。如今,做非遗,和做音乐、做电影一样,成了一个在外人看来相当有品位和社会地位的行业。       热闹的背后,却是很多非遗无以为继的窘境。2014年8月14日,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行了“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志愿者招募活动”启动仪式,共有5项非遗项目面向社会招募传承志愿者,分别是北...
查看更多
论坛
   所谓川昆,即川剧中的昆曲或流布于川、渝地区昆剧的简单概括,它与散布于各地方剧种中的昆曲艺术一样,因为长期与其他声腔同台共处,与地域审美趣味相互渗透,逐渐地与昆曲的标准形态有所区别。由此,这种地域化的昆曲艺术不但长期淡出昆曲界的认同视野,而且在地方声腔艺术中趋于弱势边缘。在非遗保护工作渐趋深入的今天,川昆的存在与保护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中国戏曲剧种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前不久,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恭王府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合作下,中国昆...
查看更多
论坛
    手工艺文化产业重点在文化挖掘、整理、恢复、发展、传播,实现文化附加值仅仅是经济层面上的考虑,还有不能忘记的大目标是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本质上是一回事,做产业必然不能忘记文化的健康发展。       从目前形势看,中国手工艺的产业化走出两种形式:一是纯生产型的文化企业,即通过将传统手工技艺与高新材料和高新技术的结合,加上现代创意设计和品牌运作,实现量产,打开国际化市场;二是体验型手工艺文化企业,即以传统手工艺生产线和老厂区为核心打造文化...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