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9-11 星期四 农历七月二十 白露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938)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40)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50)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以玉屏箫笛为例 探索技艺类“非遗”的
传承
与保护
2012.11.01
论坛
以玉屏箫笛为例 探索技艺类“非遗”的
传承
与保护 张 炜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与保护愈来愈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与现实任务。本文以“贵州三宝”之一、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玉屏箫笛为例,探索了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
传承
与保护,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见解,对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人类对自身历史、文化和精神进行了新的审视和反思。如何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背后的文化趋同形势下保持民族文化特质...
查看更多
传承
傣族诗歌的女人们
2012.10.25
论坛
传承
傣族诗歌的女人们屈永仙 内容摘要: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是离不开女性的。其中,口头传统文化更是如此。傣族以其浩瀚的诗歌著称,有自己的诗歌
传承
人。在现代化的潮流冲击下,各地傣族的诗歌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无论是在有文字的傣族地区,还是没有文字的红河流域的傣族地区,诗歌的
传承
方式正在发生着改变。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女性在
传承
和发展诗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德宏的傣剧演员和戏师,西双版纳的女歌手“章哈”、新平花腰傣的巫婆“雅嫫”为代表,介绍...
查看更多
文脉贯今古 源头活水来――满族说部的文化价值不宜低估
2012.10.25
论坛
文脉贯今古 源头活水来—— 满族说部的文化价值不宜低估 关纪新 满族的文化一如它的历史,有过波澜壮阔,也有过跌宕浮沉。 大量民间口承“说部”艺术之重见天光,亦可如是观之。 我们经历过一个满族几乎被通盘抹去的年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或许人们难以想象,倒退30年,当面对满族文化“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局面而要完成历史...
查看更多
假日经济与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
2012.10.15
论坛
假日经济与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蓝爱国 何学威 内容提要:作为一种新经济现象,假日经济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假日经济中的文化内涵——民俗文化符号的继承、开发、利用和发展,对于我们理解假日经济中的文化交流、文化理解以及假日经济所包含的人民物质—精神消费习惯研究,都至关重要。而建立在民俗文化基础上的文化产业,是在对民俗文化继承的过程中以产品的形式宣传和凝固民族思想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假日经济;民俗文化;文化产业 作为一种新经济现象,假日经...
查看更多
遗憾,不该成为“非遗”的命运
2012.09.24
论坛
遗憾,不该成为“非遗”的命运曹 静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乌丙安,这位83岁高龄、仍为“非遗”四处奔走的老人疾呼:当文化遗产被当作文化产业来开发,当“非遗”被当作GDP指标写入规划,“非遗”必然无法逃脱“非常遗憾”的命运。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别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把“非遗”保护这本“好经”念“歪”了。 损毁传统文化就意味着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在国际交流中失去了共通的文化语言 解放周末:从20...
查看更多
非遗:如何与生活、时代和谐共存?
2012.09.24
论坛
非遗:如何与生活、时代和谐共存? 在过去七年中,我们看到,随着文化遗产日的设立,非遗和保护非遗的观念日渐受到关注。伴随各种纪念活动的相继开展,我们在思索:怎样才能让非遗不仅仅表演在舞台上,也不仅仅掌握在
传承
人手里?如何让这些文化现象,不再凭借特殊“保护”而存在?我们在思考,也在寻找……以下是来自学者、政府管理者、群众和业务指导人员的声音。 让非遗在生活中“活”下来 □黄挺 近些年,人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中小学教师、民间艺术家...
查看更多
构建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
体系
2012.09.14
论坛
构建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
体系 刘 壮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不懈努力,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物质和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
工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中华民...
查看更多
非遗不是摆设
2012.09.14
论坛
非遗不是摆设 闻 白 一个小小的社火面具或者只有三十元,或者高达几千元,一把保安腰刀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一个个看似貌不惊人的紫砂壶也有着从几千至十几万的差别……如果你去参观过刚刚在山东枣庄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相信你会有同样的感触,我们的非遗如果天天这样博览着叫卖着,总有一天会成为与各种旅游产品一样廉价的大路货。 现在每年各地开的各种文化产业的博览会很多,非遗似乎成为了最为方便的点缀?D?D开幕式前来一段锣鼓喧天的表演,大街...
查看更多
韩国法圣浦端午节的政府保护与民间参与
2012.09.10
论坛
韩国法圣浦端午节的政府保护与民间参与——兼与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比较 徐赣丽 耿瑞芹 摘要:韩国南部法圣浦端午节与北部江陵的端午节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活动内容和特色。在江陵端午已经申报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后,法圣浦端午节的举行仍然保持不减的热情。论文通过这个案例,从传统节日活动举行的政府行为和民间参与角度,探讨韩国法圣浦端午祭的保护经验及其对中国节日保护的启示:政府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是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与
传承
的制度保障,民间团体和民众的自主参与是传...
查看更多
数字
传承
人:一类遗产表述与生产的新型主体
2012.09.10
论坛
数字
传承
人:一类遗产表述与生产的新型主体 阮艳萍 摘要:在今天轰轰烈烈的“遗产运动”中,各类
传承
和保护主体纷纷登场,除了传统的民间的
传承
人之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学者、商人、新闻媒体等也都纷纷加入了这场博弈,与数字化技术同步进入这场运动的还有一类新型主体,那就是本文要论及的“数字
传承
人”。他们是民族文化遗产传播、生存和发展中的又一类新型主体。他们的数字
传承
活动,使文化遗产从唯一、不可共享和不可再生的变成了无限、可共享和可再生的。 关键词:文化...
查看更多
1
138
139
140
141
142
18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