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16 星期三 农历六月廿二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8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889)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50)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吴炳璋:九秩“琴”生醉京胡
2017.03.20
人物
2011年12月22日,吴炳璋荣获第六届京剧艺术家终身成就奖,为其手持话筒者为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左)。资料图片 吴炳璋(左)与梅兰芳琴师姜凤山合影。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每个第一流的角儿,必有第一流的琴师相辅。每个第一流的琴师,必会配合着他那个角儿的唱法韵味,特创一种相合无间、气味类似的性格。譬如梅雨田之于谭鑫培,徐兰沅、王少卿之于梅兰芳,是角儿影响了琴师,也是琴师...
查看更多
石岩:做一个安静的匠人
2017.03.24
人物
传统锡雕省级代表性
传承
人石岩 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就懂得用锡罐储存茶叶,并用锡罐储装茶叶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一带。《清波杂志》记有:“凡茶宜锡,窃意若以锡为合,适用而不侈。” 锡器之所以自古以来广受欢迎,是因为它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贮茶不变色,插花花长久”的美誉。明朝的周高起认为:“纯锡为五金之母,以致茶兆,能益水德,沸亦声耳。”锡是较早被人类利用的金属,其净化水质、纯净无害的功能也被古人发现。古人喜欢用锡器温酒煮茶,并将风雅之趣付诸其上...
查看更多
林中树与冀中音乐会的复兴
2017.03.24
人物
2012年11月25日,以“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传统音乐的保护意识和推进人类音乐文明的多元化发展”为宗旨而设立的世界性奖项“太极传统音乐奖” 首届颁奖盛典在京隆重举行,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河北省固安县屈家营村“音乐会”的林中树就是该奖项四位获奖者之一(其它三位分别是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布鲁诺·内特尔、印度著名西塔尔琴大师拉维香卡、青春版《牡丹亭》主持制作人白先勇,其中拉维香卡获奖后不久即于2012年12月12日去世)。 该奖是...
查看更多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传承
人杨似玉
2017.03.27
人物
人物介绍: 出身于木工世家的杨似玉13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学艺,至今已有40多年了。凭着一手精湛的木工手艺,他成为当地的“名人”。他擅长建造侗族传统的建筑——风雨桥和鼓楼,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很多地方都留有他的作品:设计制作吊脚楼100多座,风雨桥6座,鼓楼8座(包括一座27层高的鼓楼),大小凉亭20多座,风雨桥鼓楼模型2680座……他以精湛的建筑技巧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7年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构建筑技艺
传承
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
查看更多
范紫东先生在秦腔艺术史上的划时代意义
2017.04.05
人物
易俗社秦腔《三滴血》剧照 范紫东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文化名人,辛亥革命先驱,20世纪著名的秦腔剧作家。我知道范先生,还是小时候翻看过他的《关西方言钩沉》,那时好多字不认识,待弄明白了一句,才知平常陕西人说的某个词,原来是这么个写法,而且它的来历又很久远,一点也不“土”;《三滴血》当然很熟,爱看,心想这个戏怎么编得这么好,却不知是范先生写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范紫东先生的了解也多了,但苦于读不到他的许多著作。后来,范紫东先生的外曾孙罗浑厚来京,以其主编的《范紫...
查看更多
邱双炯:福建德化瓷塑艺术的坚守者
2017.04.18
人物
4月11日,邱双炯在陶瓷工作室创作白瓷十八罗汉邱双炯在生产车间向工人讲解大型千手观音造像艺术邱双炯(左一)在指导学生进行白瓷十八罗汉泥塑创作 86岁高龄的邱双炯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非遗保护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
传承
人,长期潜心研究德化陶瓷雕塑及烧制技艺,他擅长传统历史人物造型,创作了大型群雕500罗汉、水浒传108将等作品。 德化瓷的制作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
传承
未断。它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
查看更多
“匠心逐梦——浙江非遗
传承
人故事”王钏巧:工匠精神传续百年活字
2017.04.19
人物
在浙南山乡的初秋时节,走进瑞安市平阳坑镇东源村木活字印刷展示馆,王钏巧正在屋里刻木活字。他面前的案上放着一版木胚,8行,13列,共104个,上面的老宋体字是刚刚写好的,字迹工整,墨迹未干。印家谱要用繁体字;木胚上刻写,还得把字反过来;用来做木胚的棠梨木虽然材质相对细腻,但木头有纹理,在上头刻字力度甚难掌握。王钏巧一个一个刻,落刀轻巧利落。 今年60岁的王钏巧是瑞安仅有的11位木活字印刷术“谱师”之一,同时,他也是“纸马雕版印刷术”技艺的唯一传人,是...
查看更多
中国人的一天:他是水书先生 婚嫁丧娶全用象形文字
2017.04.25
人物
杨胜凡出生于1919年,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西洋村人,他是目前中国年纪最大的“水书先生”,也是贵州三都县唯一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习俗”的
传承
人。(图/文 宁坚) 水书是世界上除东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在水族群众的社会生活中,至今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婚丧嫁娶仍然照水书记载的“水历”推算决定。“水书先生”是指能看懂“水书”的人,被民间称为 “水书师”,专家学者们以“先...
查看更多
非遗
传承
人张美芳和苏绣创新之路:传统苏绣,如何绣出新花样
2017.05.02
人物
莫让“绝活”变“绝唱”·关注传统工艺振兴走进苏州刺绣研究所原所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张美芳的苏绣艺术创新中心,迎面便是由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创意,张美芳刺绣的《金核子对撞科学图像》,柔韧至极的蚕丝却将金核子对撞爆发的强大冲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不仅赢得李政道的充分认同,还被吴冠中等著名画家赞为“神品”。张美芳与物理学家李政道合作刺绣《金核子对撞科学图像》 苏绣艺术创新中心供图作为苏绣创新的领军人物,苏绣艺术创新中心主任张美芳对记者说,正是在李政...
查看更多
非遗进清华 青瓷、漆艺邂逅创新设计
2017.05.17
相关资讯
2017年5月8日上午,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遗
传承
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再次启动。第六期和第七期研修班的主题分别为青瓷和漆艺,采取精准招生的方式,遴选出行业中的优秀
传承
人,与全球创新设计项目(GID)融合,在国际化、跨学科的学习氛围中,促进传统工艺融入当代生活,激发传统文化自身活力。 培训班成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马赛表示,清华美院是全国高校“研培计划”执行单位之一,学院为
传承
人配备了优...
查看更多
1
19
20
21
22
23
4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