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2   星期二   农历六月廿八   大暑 大暑
搜索
人物
非遗传承人曹纳木 受访者供图 摄   “以前的日子是论天过,现在是论秒的,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就是没那么多时间了。”7月2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曹纳木一字一顿地说道。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婚礼文化传承基地——鄂托克前旗见到曹纳木时,他正忙着整理、翻译鄂尔多斯民歌。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仍然在争分夺秒地工作着。  曹纳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婚礼》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鄂尔多斯婚礼》的丰富知...
查看更多
人物
    每周一、三、五、六的晚上8点,熙熙攘攘的河北省邢台市中兴大街金牛广场一角,都会聚集一群练习武术的孩子。出拳、行步……孩子们刚柔相济的招式不时引来围观市民的阵阵喝彩,这些孩子练习的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梅花拳,他们都是“建勋梅花拳业余公益学校”的学生,人群中73岁精神矍铄的王兴堂就是学校的校长。他出身梅花拳世家,是梅花拳第十四代传人。据了解,学校的教练最小的66岁、最大的73岁,都是王兴堂的师兄或徒弟,几位老人在这里义务传授梅花拳已有15个年...
查看更多
人物
李艳军在工作室创作作品 王焕伟 摄头顶上一束长发,下巴上一缕胡子,枣红的棉质对襟上衣,配上深蓝色的中式裤子——李艳军的外表既文艺又新潮。李艳军,1976年出生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许湾村一个木雕世家,受祖父教诲,十岁习刀刻,因心灵手巧,功力早现。2006年便在永乐镇举办了“永乐桃木作品展”,2010年自办“芮城县永乐理天桃木雕刻坊”,2014年更名为“芮城县理天木雕文化研究所”。日前,李艳军被评为永乐桃木雕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在李艳军不大的工作台上,摆满了...
查看更多
人物
张小红指导学生完成夏布绣作品    5月15日,直到夜里10点,夏布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小红才忙完一天的工作,有空坐下来接受记者采访。当天上午,在江西新余夏布绣博物馆举办的“夏布绣非遗文化宣讲”主题活动上,张小红给来馆参观的当地中学生讲解夏布绣的历史,并现场指导学生完成夏布绣作品;下午,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南昌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参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绣进校园暨张小红夏布绣大师工作室揭牌仪式”。    张小红自幼随祖辈学习刺绣,凭着勤奋与对刺绣艺术的...
查看更多
人物
卜文俊在制作砖雕作品入夜时分,在位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的魏氏砖雕艺术有限公司,固原砖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卜文俊在砖雕工人下班后独自进行着最后的排查工作,为明天要提交的3万元货物做准备。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固原砖雕的第四代传承人,卜文俊在过去的38年里,将魏氏砖雕从魏家特有的独门技艺转变为乡邻共享的文化资源,走出了一条魏氏砖雕的传承创新之路。魏氏砖雕艺术自晚清光绪年间由砖雕匠人魏孝祖创立,发展至今已有120余年历史。其雕工精湛、古朴大方,融装饰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查看更多
人物
 綦涛在研究荣昌夏布创新产品。    她出身于艺术世家,10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家级非遗项目荣昌夏布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还培养了千余名妇女及女大学生掌握专项手工技能,帮助她们创业就业……她就是荣昌夏布代表性传承人綦涛。    綦涛从小热爱国画和书法,在2007年被夏布的制作工艺吸引之后,同年便创办壹秋堂夏布坊。她说:“真正将希望变为现实的,属于那些许愿之后踏实践行的人。”    初出茅庐就经历考验重重    夏布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以苎麻为原...
查看更多
人物
郭海博在铁板上作画    笔墨纸砚,点画勾染,纸上作画是中国人表达情感和人生理想的传统方式。然而在河北,有这样一位民间艺术家,他以铁锤做笔,铁板做纸,打造出一幅幅生动的充满乡愁和乡思的铁板浮雕作品。他就是开创了铁板浮雕艺术的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郭海博。    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    走进郭海博的工作室,墙壁上挂着一幅幅冷硬中不乏生动、色彩与温度的铁板浮雕,郭海博正锤錾并举,铁笔龙蛇,时而金声玉振,时而黄钟大吕,时而烈焰烧灼,几经雕琢,一幅凹凸雅韵、形...
查看更多
人物
 黄福华在工作中    喜欢红木家具的人想必对“仙作”并不陌生。“仙作”即福建莆田仙游县的古典家具制作技艺,源于唐宋,兴于明清,凭借款式典雅、结构严谨、用料考究等特点,“仙作”与“苏作”“广作”“京作”并称中国传统家具四大流派,在高端红木市场占据半壁江山,而黄福华就是“仙作”匠人的领军人物之一。    黄福华出生在福建省仙游县榜头镇坝下村的一个匠人之家。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的生活总是离不开古典家具——父亲黄春高开了个家具作坊,和母亲还有几位叔叔终日靠打家具...
查看更多
人物
非遗传承人曹纳木(受访者供图)“以前的日子是论天过,现在是论秒的,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就是没那么多时间了。”7月2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曹纳木一字一顿地说道。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婚礼文化传承基地——鄂托克前旗见到曹纳木时,他正忙着整理、翻译鄂尔多斯民歌。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仍然在争分夺秒地工作着。  曹纳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婚礼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鄂尔多斯婚礼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曹...
查看更多
人物
关金芳在演唱鄂伦春族民歌    “我是兴安岭的鄂伦春人,我以狩猎为生……”“看这森林像大海一样,望不到边际……”60年后,关金芳几乎已经记不清儿时跟随长辈狩猎的情景,但曾祖父口中高亢圆润、悠扬婉转的鄂伦春族民歌仍清晰地镌刻在关金芳的记忆里,同时也被关金芳和她的学生们传唱着。    关金芳出生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的鄂伦春族聚居村——白银纳鄂伦春族乡白银纳村。作为狩猎民族,鄂伦春人能歌善舞,他们常将诗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即兴填词,随编随唱,形成了...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