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有文化的剑才是好剑——国家级“非遗”
传承
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沈新培其人其事
2017.11.13
人物
乾坤剑沈新培在制剑布展现场宝剑出鞘,谁与争锋?冷兵器时代,一把宝剑不知凝聚多少铸剑人的心血与汗水,成为将士们戍边卫国的兵器。和平年代,历经千年千锤百炼的铸剑手工艺,已成为十几代中华工匠精神与中华文化代表性“非遗”作品。11月10日上午9点半,龙泉沈广隆剑铺132周年暨沈新培大师师徒作品巡回展(西安站)在西安美术馆开幕,展览将通过一把把精妙的龙泉剑,首次向西安观众展示流传千年的顶级宝剑铸造工艺。11月9日,记者专访到国家级“非遗”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代表性
传承
人...
查看更多
80后“耍牙”传人:口含十颗獠牙
传承
绝技
2017.11.01
人物
薛巧萍耍牙表演口含数颗猪獠牙,在口内时而快速弹吐,时而刺进鼻孔,时而上下左右歙动……伴随着一阵阵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浙江宁海平调耍牙表演者薛巧萍在口中不断增加獠牙数量、变化出各种花样。很多看过薛巧萍表演的观众都不知道,在舞台上口吐獠牙、面目狞厉的“大花脸”,私底下却是一位性格爽朗、笑起来有着甜甜酒窝的“80后”姑娘。薛巧萍表演的“耍牙”与川剧变脸相齐名,并称为“西脸东牙”。表演时,演员会将数颗长约8厘米的獠牙包在口中,边唱边演。如今,这一绝技濒临失传,中国...
查看更多
文化部、教育部“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2017年第一、二期)”非遗研修班顺利结业
2017.10.25
交流培训活动
2017年9月26日上午,文化部、教育部“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2017年第一、二期)”非遗研修班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国际学术报告厅举办结业典礼,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冯浩、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张亚林、副院长郭玉川、陶瓷美术学院副院长赵传玉等出席,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何裕宁主持结业仪式。 在结业典礼上,冯浩首先对培训承办方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对每位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努力感到欣慰,对培训班顺利结业表示祝贺。他指出,各级部门在计划制定...
查看更多
补天良工手 育才师者风——记上海古籍修复师赵嘉福
2017.09.06
人物
工作中的赵嘉福(摄影:上海图书馆肖允喆)赵嘉福在重庆传习所指导学生学习修复技艺赵嘉福在第一期全国传拓技术培训班上演示赵嘉福在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组指导 纸质文物如古籍、书画、碑帖的修复装裱,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明人周嘉胄在著作《装潢志》中,特别强调纸质艺术品修复装裱的重要性,称“装潢优劣,实名迹存亡系焉”。既然干系如此重大,那么“装潢”优劣的核心因素又是什么呢?周嘉胄开宗明义指出:是人。所谓“古迹重装,如病延医”“不遇良工,宁存故物”是也...
查看更多
杨华珍:困境中走出的藏羌织绣守护者
2017.08.23
人物
虽然作品在北京前门大街展出的时间不长,却成了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的国家级代表性
传承
人杨华珍的难忘记忆。返乡的旅程中,她脑海中依然不断浮现出在前门的古老牌楼下,一群群青年人簇拥而至的身影。在这里,她真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完美交融,而这些场景一度仅存在于她的梦想中。 日前,由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传承
人(专家)资助项目”公益活动在京拉开帷幕。作为项目资助的20位
传承
人之一,杨华珍和她的藏羌织绣以惊艳的姿态亮相京城...
查看更多
从祭祀到农耕 她用一把剪刀记录傣族生活
2017.08.21
人物
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几乎每个村寨的傣族村民都会剪纸,从祭祀用的旗幡、供品到孔雀、大象、农耕生活,一把剪刀,一辈辈
传承
,傣族人民的日子就这样被记录下来。2006年,傣族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年后,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傣族人的剪纸手艺从村寨走向了世界级舞台。 起源于宗教祭祀的剪纸艺术 剪纸,无论是在云南还是中国其他地区,就如同缝衣服钉扣子一般,几乎人人都会,只是剪出来...
查看更多
我要将最美的藏羌织绣展示给全世界——访藏羌织绣大师杨华珍
2017.08.16
人物
杨华珍立秋刚过,北京还是暑热难耐。前门大街上,暑期旅行团队来来往往,熙熙攘攘。闹中有静,一家艺术中心格外引人注意。门口还有两位来自西藏的僧人,虔诚安静地拿着针绣着唐卡。“蜀地藏羌,钟灵毓秀——杨华珍作品展”正在这家艺术中心展出。杨华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国家级代表性
传承
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中国)会员,阿坝州藏族传统编织、挑花刺绣协会会长。这么多耀目的头衔。在采访杨华珍之前,记者脑中曾经...
查看更多
梨园世家苦守非遗30载 鼓书声声只为
传承
2017.08.08
人物
张君丽在表演梨花大鼓。(摄影:刘飞)“头一炮把那辣椒打了一个血点红;二一炮打中了白莲藕,打得藕瓜净窟窿,打得面瓜咧着个嘴;把西瓜打了一个满肚红;打得丝瓜上了吊;把那茄子打了一个紫烂青……”在河北威县艺术团的演练室内,张君丽一曲字正腔圆,清脆美妙的梨花大鼓《大闹菜园》,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我们家也算是梨园世家了吧。”说起和梨花大鼓的缘分,张君丽笑着说,张君丽是威县常屯乡横河村人,她姨母是著名梨花大鼓表演艺术家孙金枝。梨花大鼓是河北南部地区独有的鼓...
查看更多
气韵贯长虹 梨园满春风——记京剧龚派老旦
传承
人吕昕
2017.08.02
人物
吕昕今年盛夏的一天,高亢悠扬的老旦唱腔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回响,古朴典雅的教室里传出阵阵掌声、喝彩声,20多位外国留学生被一位艺术家的演唱震撼。这是国家京剧院表演艺术家、龚派老旦
传承
人吕昕应北京大学亚洲研究学院的邀请,为留学生做的“中国戏曲中的孝道故事”专题讲座。吕昕作为龚派老旦
传承
人,走过了一条充满艰辛而收获欣慰的艺术之路,对
传承
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矢志不渝。小荷初露1978年春天,中国戏曲学校迎来了“文革”后的第一次招生,吕昕的母亲领着对京剧懵懂的她报了名...
查看更多
大学生探寻非遗匠心:翻读书籍学剪纸,巧手轻轻多得金
2017.07.05
人物
舟山的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展现了舟山渔民捕鱼劳作的日常生活场景。2006年,舟山临城剪纸入选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加深入了解舟山剪纸的内涵特点,7月3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寻非遗之缘,颂群岛之华”暑期社会调研团成员,来到临城街道综合文化楼的剪纸艺术中心走访并记录了民间剪纸
传承
者江晓青。江晓青老师向队员们分享剪纸历程 摄影:吴义斌翻读书籍学剪纸,不畏伤痛苦练功谈到什么时候开始对剪纸感兴趣时,江晓青告诉队员们...
查看更多
1
22
23
24
25
26
4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