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16 星期三 农历六月廿二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8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889)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50)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细说羌语,解读释比
2008.07.07
专题报道
细说羌语,解读释比 羌族葬礼上老人们在跳祭奠舞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提供祭祀活动中的释比(本网资料) 每去调查一次,心就沉一次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家孙宏开,曾因工作关系4次深入羌族地区,对羌族的语言、文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这次在“5.12”地震中备受关注的桃坪羌寨就曾多次留下他田野调查的足迹,记者的采访也从这4次田野调查开始。 孙宏开虽已74岁高龄,但思维敏捷,记忆力相当好,他告诉记者:这4次调查的时间分别是1956年(两个多月)、1958年...
查看更多
如何留住你,羌族民间口头文学
2008.07.07
专题报道
如何留住你,羌族民间口头文学 羌族释比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提供 释比使用的法器:皮鼓等 羌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但口传历史和口头文学的内容却十分丰富,羌族民间艺人曾用口述的方式延续着羌族文化的生命,他们大多是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者或是唯一传人。羌族的口头文学历史和现状如何?我们如何握住他们的手,给以温暖和呵护,不让口传心授的民间口头文学成了断线的风筝?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羌族文学史》一书的作者李明先生。 记者:请您谈一...
查看更多
专家学者赴灾区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受灾状况
2008.07.07
其他新闻
专家学者赴灾区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受灾状况 2008年6月24日至26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承办的“全国地震灾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全国地震灾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恢复重建规划论证会” 在四川成都举行。会议期间,专家学者对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灾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文化部社会文化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屈盛瑞、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观察》主编吕品田考察年画制作...
查看更多
羌族民居:标志性的建筑“化石”
2008.07.07
专题报道
羌族民居:标志性的建筑“化石” 从碉楼的空间形态与功能作用来看,有建于一寨或几寨的隘口险关咽喉之地的哨碉,有立于寨中或寨子四周的,有与民居建筑完全融合的。茂县河心坝的碉楼,与民居建筑完全融合,形成碉楼民居,构成村寨防御作战中的最后一道屏障。 理县蒲溪羌寨的碉楼。其内部全为墙体承重木构分层空间,有锯齿状独木楼梯上下。 茂县黑虎鹰嘴河台群碉雄姿。位于杂谷脑河下游地区的碉楼大多以方形面呈整体方锥形的"乾陵子"造型。其每层设有斗形窗口,兼具防御投掷、射击和采...
查看更多
浙江非遗亟待保护 2600余项濒危500余项消亡
2008.07.08
专题报道
浙江非遗亟待保护 2600余项濒危500余项消亡 “绝技不能成为‘绝唱""!”71岁的陈谊君是浙江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项目之一杭剧的代表性
传承
人,14岁开始学习杭剧,至今已有50多个年头。眼下,他正在学习电脑打字,准备把关于杭剧的资料收集整理出来。作为杭州独有的地方戏,杭剧始于元明,至1968年,杭州杭剧团撤销,至今失传近40年。“希望杭剧能
传承
下去。”陈谊君老人说。 在不久前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
查看更多
汶川地震重创羌族:4000年禹羌文化出现
传承
危机
2008.07.08
专题报道
汶川地震重创羌族:4000年禹羌文化出现
传承
危机 核心提示 汶川地震,重创羌族。 20多万人口的羌族,仅在北川就有约2万人遇难。同时碉楼、古墓葬群、土陶、瓷器等难以计数的羌族文化遗产遭到毁损。 更为严重的是,羌寨被埋,走出深山的羌人面临传统汉化问题;并且能口授羌文化的6位老释比遇难2人,使得依赖口口相传的羌文化出现
传承
危机。 目前,文化部成立工作组部署抢救工作。学者冯骥才也入川调查。保护羌文化的运动正渐次展开。 在羌族文化中,饥荒...
查看更多
大批实物和资料被埋 震区“非遗”保护任重道远
2008.07.08
专题报道
大批实物和资料被埋 震区“非遗”保护任重道远 5·12汶川大地震使四川、甘肃、陕西等省文化系统遭受了重大损失,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受到重大破坏,文化遗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损毁。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卫战”已经展开。 抢救“非遗”实物和资料刻不容缓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侯斌是羌族人,他父母家在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的山间,唐家山堰塞湖形成后被淹没了。侯斌不仅失去了家,还面临失去“精神家园”的危险,因为据他...
查看更多
地震加剧羌族文化流失 历史
传承
者忧心
2008.07.08
专题报道
地震加剧羌族文化流失 历史
传承
者忧心 王治升敲羊皮鼓的时候,表情严肃 王治升珍藏的猴皮帽,是他的法器之一 王治升的释比之印,也是身份的象征 王治升 汶川羌锋寨人 75岁的王治升,是羌...
查看更多
羌族文化遗产保护断想
2008.07.08
专题报道
羌族文化遗产保护断想 “羌”字是一个古老的文字,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说文?羊部》释“羌”字为“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可见羌族自上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牧羊为业的西部民族。在中华民族发展现状中,羌族的地位相当于动物界中的大熊猫,植物界中的银杏树,是一枚唯一遗存的古老民族的活化石,在文化学、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研究中颇受瞩目。 据相关资料记载,古羌人生活在中国的西北部(今甘肃、宁夏、青海和陕西一带),五六千年前部分西羌...
查看更多
三羌文化
传承
人紧急申报国家级非遗
传承
人
2008.07.09
其他新闻
三羌文化
传承
人紧急申报国家级非遗
传承
人 资料图:2007年5月23日,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上,羌族小伙表演羊皮鼓舞。 (中新社发鲁彦摄) 记者从四川省绵阳市文化局获悉,按照文化部破格申报的要求,绵阳市紧急推荐10项文化项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推荐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
传承
人。 据绵阳市文化局介绍,在这次的紧急申报中,因地震受损严重、处于濒危的北川羌年、江油青林口高抬戏2项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1
39
40
41
42
43
88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