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3   星期五   农历四月廿六   
搜索
要闻
2006年,“农历二十四节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3年,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面向青少年群体,设计了“应时循节学非遗”二十四节气系列研学活动。活动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 通过看、听、触、味、心五感一体的形式,带领青少年了解自然变化规律,激发对自然探索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23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活动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山启幕。活动将持续一个月,广西14个市的文旅部门共同发力,出台旅游优惠政策,向游客推出众多集“民俗、文化、旅游、竞技、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新线路产品,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扩大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助力广西文化旅游市场恢复发展。 “桂风壮韵浓”“相约游广西”板块把传统非遗、民族文化、旅游新业态、文创潮玩等搬进青秀山主会场,为市民游客带来沉浸式文旅互动体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江苏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为契机,大力推动传统制茶技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谋划“茶文化+”思路举措,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不断提升茶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注重顶层设计,前瞻谋划“茶文化+”拓展新思路 中国茶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制茶、茶点、礼仪等文化浑然一体,范围广大,影响深远。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茶文化,必须从政府层面形成指导推动,构建起...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愿得茶香飘四海,不负青山不负人。第31届信阳茶文化节举办以来,信阳市以“美好生活·青春信阳”为主题,以茶为媒,全面展示“美好生活看信阳”城市理念,信阳非遗全面嵌入式植入文旅新场景,呈现出“酷炫潮”。 非遗演艺“酷起来” 商城逗街,大型沉浸式实景演艺《斗茶传奇》集情景、舞蹈、茶艺、滑板等元素为一体,通过序幕、英雄汇商城、斗茶入仙境、茶斗烽烟起、惊世双茶王五部分剧情,“活化”了商城茶历史故事,让现场观众穿越时空...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深、实、细、准、效”五字诀牢记在心、见诸行动,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深入开展调研,形成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4月23日-24日,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组成的调研组就湖南渔鼓传承与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赴衡阳县、祁东县展开湖南渔鼓南路调查研究工作。 调...
查看更多
要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部署安排,加强长江旅游高质量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消费水平和能力,文化和旅游部近日推出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和《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精品线路路书》。 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文化和旅游部通过统...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非遗遇上了科技,苏绣能生发出什么样的新活力?紫砂壶的花纹和样式到底是怎样烧制而成的?融合了文化与故事、技术与技艺的建湖杂技诗剧会带来怎样的视听感受?让南京金箔一张仅0.0001毫米厚度的秘密武器是什么?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九龙口淮剧小镇,“非遗+文旅”深度融合的淮剧实景秀是如何俘获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在“五一”期间走...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苗绣被称为穿在身上的“无字史诗”、中国服饰史上的“活标本”,它就像裹着神秘面纱的女子,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有多少人捏着绣针安静地美丽着呢?不得而知。他们的执着汇聚在一起,将非遗的生命之树呈现在大众面前。 一刻不停地往“理想国”中注入自己这一脉潺潺流动的血液,他们就像是时光里的生命之花,让大众透过苗绣看到东方的世界美、东方的传统美、东方的时尚美。 苗绣图案上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都蕴含着特殊意义 带...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工作要求,省非遗展示中心积极打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在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时,注重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团结引导非遗传承人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黑龙江文旅事业发展聚智献力。 省非遗展示中心 一、搭建系统平台在非遗保护规划建设中做好保障服务 据了解,黑龙江省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2项,省级429项...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中国—东盟非遗周活动开展期间,组委会举行了中国—东盟非遗交流座谈会系列主题活动,包括中国—东盟非遗保护合作交流机制《谅解备忘录》签约仪式及“香飘益远”—丝绸之路经济带茶文化的现状与未来、传统医药产业与推广、稻作文化圈米粉制作技艺的推广与鉴赏、传统表演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民族戏剧院团长论坛、戏剧工作坊等7大系列主题活动,邀约各界中国—东盟非遗保护机构、专家学者、传承人共同探讨和交流,为非遗国际合作搭建理论平台,促进了中国—东盟非遗理论与实践研究走向深入...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