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1   星期三   农历四月廿四   
搜索
地方新闻
6月1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主会场系列活动在一师阿拉尔市文化(美术)馆启动。 主会场现场,一师阿拉尔市的塔河千古琴演艺、三师图木舒克市的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造技艺、八师石河子市的军垦剪纸、六师五家渠市的哈萨克族毡绣和布绣、浙江台州的黄岩翻簧竹雕、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的传统烫画手艺等众多非遗项目吸引了不少职工群众和游客驻足体验。 据悉,本次活动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风采”,共为期...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宣传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向公众传递“文化遗产,共护共享”的理念,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11日起一连两天在大炮台花园和澳门博物馆举办嘉年华活动,现场设有多个摊位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表演。 据介绍,此次嘉年华得到多个澳门非遗项目的传习群体鼎力支持,包括八音锣鼓、舞狮、葡萄牙土风舞、咏春拳、太极拳、蔡李佛拳、龙须糖制作技艺、杏仁饼制作技艺等的传习群体进行舞台表演和展演,现场还设有多项以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游戏摊位和非遗体验工作坊。当天还举行...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6月9日,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物局)、淮北市政府主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在淮北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举办。活动以“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 活动仪式上,为首批6个安徽省考古遗址公园、全省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授牌,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淮北工作站揭牌。当日举办了安徽大运河保护传承图片展、邓山汉墓群发掘成果展、淮北市省级非遗项目等专题展览,开展了非遗表演、非遗购物节等活动...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 全市各区、各项目保护单位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 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包括展览、演出、研讨 和教学传习活动等, 以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振社会消费, 引导更多的人参与非遗保护, 让非遗引领健康美好生活, 人民共享非遗保护发展成果。 走进宝坻区中国葫芦博物...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联合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哔哩哔哩、抖音、快手、酷狗、微博等8家网络平台共同承办的“云游非遗·影像展”目前正在线上举办。各平台开设视频专区,以“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汇集千余部非遗题材影像作品进行公益展播。与此同时,各平台还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拉近优秀传统文化与网友的距离,让公众在观看影像、话题讨论、直播互动中关注非遗、了解非遗、参与非遗保护。 “云游非遗·影像展...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6月13日,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在陕西西安启幕。本届秦腔节为期12天,来自西北5个省区33个剧团的名家新秀将演出70余台秦腔大戏。 西安作为中国戏曲和秦腔艺术的重要发源地,2000年举办了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近年来,陕西省和西安市紧扣秦腔艺术传承的实际需求,出台了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戏曲类地方性法规《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打造了全国首个以秦腔艺术文化为核心的易俗社文化街区,建成了展现秦腔发展成果的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和易俗社百年博物...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光影留声、音韵永存……记录“非遗”、留住“记忆”,国家图书馆用记录的方式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提高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为庆祝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业务指导下,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182家各级各类图书馆于6月10日至7月10日举办“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系列活动。 近年来,该系...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迎接2022年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南各市县举办丰富多彩活动,让人们了解非遗、认识非遗、体验非遗,领悟非遗之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非遗进校园,为传承续薪火 “编织一顶东坡笠需要多久?”“紫色的薏粑是由什么做成的?”……6月10日,在琼海市琼海中学附属小学,非遗项目“守艺人”被学生围着问个不停。当天,琼海“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琼海中学附属小学,通过活动展演形式,让该校千余名师生感受非遗的风采和魅力...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的西藏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启动仪式暨主场活动在拉萨世界文化遗产罗布林卡开幕。 图为藏戏表演。(摄影:贡嘎来松) 主场活动包括非遗歌舞展演、非遗工坊和文物保护单位文创展览展销,以及文化文物普法宣传等。同步开展的还有以传统医药、传统技艺和传统舞蹈等优质文化遗产资源为主要内容的云游非遗·影像展,以及80余家非遗工坊、文化企业在线上开展的“非遗购物节”活...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从2002年“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启动,到2004年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再到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经过20年的不断摸索和努力,非遗保护的中国方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时至今日,饱经岁月沉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不再被束之高阁,进而成为流行于当下、传承创新的经典。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成为传承非遗老手艺的新匠人,在苦练技艺的同时,年轻人的创新思维与古老的技艺...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