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24 星期日 农历七月初二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903)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7)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8)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慧心
传承
技艺 妙手接续文明——国家艺术基金“民族传统技艺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训”侧...
2018.07.13
专题报道
中国丝绸博物馆修复技术部主任汪自强在讲授书画包天地杆 6月30日,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民族传统技艺(书画装裱、古籍修复方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结束了集中培训课程。来自重庆、四川、内蒙古、河北、山东、浙江等15个省份的50名学员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回到各自的家乡完成古籍修复作品,并于10月参加培训班的古籍修复作品展。 记者了解,参加此次培训班的学员一半是来自各地博物馆、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工作...
查看更多
“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不能在我这一代丢失了”——部分抢救性记录项目代表性
传承
人谈非...
2018.07.12
专题报道
我要继续把歌传下去,传给小孩子们,下一代才有歌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侗族大歌代表性
传承
人潘萨银花 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不能在我这一代丢失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木偶戏(邵阳布袋戏)代表性
传承
人刘永安 三分手艺,七分工具。再大的本事,没有好工具那也做不出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
传承
人冯庆钜 学问不能掺假,手艺更不能掺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朱仙镇木...
查看更多
抢救性记录要融入生命情感——专家和学术专员谈非遗抢救性记录
2018.07.12
专题报道
《四季生产调》学术专员、云南省元阳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何志科: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要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做好非遗抢救性记录工作,我认为,第一,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没有当地主管部门的重视,工作很难开展;第二,项目负责人要有项目资金支配权和工作人员的调配权;第三,项目负责人要对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怀有深厚的情感,对所开展的项目了如指掌;第四,项目负责人应该熟悉
传承
人生产生活状况,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第五,项目负责人与包括摄影师在内的团队成员要充分沟通,了解少数...
查看更多
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抢救保护——3年来227位高龄国家非遗
传承
人的技艺和记忆得到留存
2018.07.12
专题报道
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侗族大歌代表性
传承
人潘萨银花在传习所中教小朋友学唱侗族大歌。赖鑫琳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年画艺人尹国全在晾晒年画。新华社发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聘请民间师资到校开设“非遗学堂”,丰富中小学生文化生活,促进非遗技艺代代相传。图为学生们在弹唱侗族琵琶歌。新华社发藏族碉楼 张波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杨氏家庭泥塑技艺,自清朝道光年间发展到杨栖鹤老人这儿已是第五代了,其作品色彩沉稳华丽,处处精工细雕,惟妙惟肖。但老人已进...
查看更多
钟情非遗
传承
的新一辈
2018.07.11
专题报道
“薪旺万代家业隆,火留子孙沐春风。”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需要青年薪火相传。但经济效益低下、手艺
传承
难收徒、费时费工效率低等一系列难题,曾在很长时间内困扰着传与承。 而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让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贵州姑娘杨昌芹在竹编工艺创新中发现了脱贫商机;28岁的普洱贡茶技艺传人李明泽悉心照顾着百亩古茶园;3岁开始练武的张奇钢将800多年历史的岳家拳带进了中小学校;江苏姑娘姚兰正筹备苏绣品牌馆,准备在艺术和实用的天平上探索平衡。 当非...
查看更多
新时代如何提升非遗传播力
2018.07.11
要闻
近年来,《舌尖上的中国》、《
传承
者》等非遗相关纪录片、综艺节目屡屡成为文化热点,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由此加快了走入现代生活的步伐。日前,一场有关提升非遗传播力的讨论在中国传媒大学展开,与会者围绕
传承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进行了深入探讨。“社会群体的巨大力量是推动非遗自身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推动非遗在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根本力量。要唤起这个社会的根本力量,靠什么?靠传播。”民俗专家、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说,传播能够提升民众对于非...
查看更多
传统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
2018.07.11
专题报道
贵州省榕江县乌吉苗寨村民在刺绣(新华社发)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在苗妹传习基地开展刺绣培训(摄影:粟周榕/光明图片)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湾水镇洪溪村的女银匠杨昌兰(右)向家中老人学习传统银饰图案(新华社发)贵州省丹寨县的一名绣娘参加蜡染比赛(新华社发)到贵州旅游,除了感受清秀旖旎的自然山水、热情淳朴的少数民族风情,兴许还能收获一些精巧别致的手工艺品。面对苗族银饰、刺绣挑花、布依族地毯、贵州蜡染等多达上百个种类的手工艺制品,游客们惊叹贵州文化底蕴深厚...
查看更多
兰州太平鼓的前世今生
2018.07.11
专题报道
兰州太平鼓的整体造型兰州太平鼓高鼓造型 兰州太平鼓是一种具有浓郁西北风情的汉族鼓舞,主要流传于甘肃兰州、酒泉等地,因其含有庆贺太平的美好寓意,是当地人民最喜爱的表演形式之一。2006年,兰州太平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平人打太平鼓 关于兰州太平鼓的历史起源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兰州当地老艺人杨培有告诉笔者,相传明初之时,北元势力在明军攻克兰州后依旧非常强大,因而北元大将王保保围攻了兰州。之后,明朝大将徐达为统一河山奉朱元璋...
查看更多
山东:非遗助力脱贫 推动乡村振兴
2018.07.10
专题报道
粘纸、晾晒、整形……7月4日,山东临沂平邑县高庄村,几位村民在临沂市级非遗项目“刘氏翻花”的
传承
人刘庆怀家中学习这项技艺。这几年,平邑县文化部门把“刘氏翻花”作为扶贫项目大力推广,仅刘庆怀就直接教授村民数百人,不少贫困户凭此增收致富。 在山东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非遗助力脱贫正焕发出夺目光彩,成效引人注目。 山东省文化厅厅长王磊介绍,近两年,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基础,山东初步建立了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同时,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具...
查看更多
“活态
传承
”别样精彩——江苏省南京博物院非遗馆创新发展纪实
2018.07.10
专题报道
参观人次由5年前的50多万增加到2017年的329万多,年均增加50多万人次;仅今年端午节小长假,观众流量就达到6.4万人次……南京博物院(以下简称“南博”)近年来创新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3年11月,南京博物院非遗馆开始对公众开放。这一举措,充分证明了南博人的勇气和创新意识,有力诠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
的新要求,使一个传统博物馆实现了从文物的静态展陈到文化遗产的“活态
传承
”有机融合,完成了由“文物”到“人...
查看更多
1
582
583
584
585
586
89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