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大暑
搜索
专题报道
1月16日晚,央视《焦点访谈》“聚人气 扬正气”节目播出,将“国粹之美”戏曲直播文化活动作为网络平台传播正能量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报道。一直播是“国粹之美”直播文化活动的参与平台之一,一下科技副总裁陈太锋接受了《焦点访谈》的采访。陈太锋表示,直播是内容的表现媒介,输出优质内容成为下半场直播的发展趋势。“国粹之美”直播文化活动恰好为直播平台提供了优质的戏曲文化,让直播平台以深厚的文化涵养获得了强有力的内容支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张鹏指出,网络直播平台的...
查看更多
要闻
编者按:“非遗半月报”是本网于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发生的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1期:2018年1月1日—1月14日 本期信息一览: ▲ 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部署2018年文化工作 ▲ 文化部开展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工作 ▲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月17日,“雪域丹青·匠心筑梦——青海唐卡绘画艺术精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生,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建军等出席开幕式。    展览以热贡唐卡为重点,共展出精品手绘唐卡48幅。这些作品出自青海的西宁市、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的老、中、青三代31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之手,类别包括彩绘唐卡、红唐卡、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日,文化部发布了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山东新增剧种蛤蟆嗡成为全国唯一重新恢复的剧种。这一可喜成果,源于山东省艺术研究院近年来所探索的濒危剧种“三位一体”保护模式。记者采访发现,该模式通过恢复剧目、拍摄纪录片、出版专著“三位一体”的方式,初步实现了对濒危剧种的抢救性保护。    百年蛤蟆嗡重焕生机    蛤蟆嗡是流行于山东冠县等地的民间小戏,至今有百余年历史。由于音乐听起来像雨后苇塘中的群蛙齐鸣,故名为“蛤蟆嗡”。近年来,受各种条件影响,蛤蟆嗡...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本文为“一带一路”非遗项目译介专题的第3期 译介项目四 塔古尔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苏丹国贝都因人的传统诗歌吟唱 Al-Taghrooda, traditional Bedouin chanted poetry in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and the Sultanate of Oman 图1 塔古尔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苏丹国...
查看更多
要闻
图1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方网站截图2018年1月1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表彰决定》的通知,正式公布“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名单”和“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提名奖名单。” 根据公布文件显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此次开展的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表彰工作中,设有图书奖、期刊奖、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奖、印刷复制奖、装帧设计奖、先进出版单位奖和优秀出版人物奖,共7大类奖项。在这其中,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编纂、安徽文...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月15日晚,由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在云南省滇剧院拉开帷幕。云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涛;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正洪;云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正厅级副主任郑明;云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杨德聪;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昌山等领导出席开幕式。云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涛致开幕词李涛致开幕辞,他指出:举办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是深入挖掘优秀民族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原标题:辽宁“对话非遗传承人”,提升传统工艺制作水平)1月10日至12日,“手作匠心——对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刺绣类)”活动在鞍山市岫岩县、锦州市举办。由此,辽宁省2018年传统工艺振兴“对话非遗传承人”活动正式启动。2017年3月12日,《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发布。为提高全省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有力支持下,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根据我省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实际情况,甄选刺绣类与雕刻类名录项目展开实地调研。本期...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中国传统表演艺术进社区展演走进四川成都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摄影:陈曦) 中国传统工艺服装设计展服饰秀(摄影:陈曦) 贵州黔东南州丹寨县宁杭蜡染技艺传习所蜡画制作现场(摄影:王学思) 根深而枝叶茂。2017年,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发展势头愈发强劲。如果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算起,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遗保护工作已经走过17个年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五子登科》郭泰运(摄影:王洋、孙海涛) 朱仙镇木版年画,源于北宋都城东京(开封)所开创兴起的木版门神画,主要分布于开封城南的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是开封木版年画的衍续和承袭,盛于明代中期至清乾嘉年间。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的民间年画在历史上为繁荣我国的民族文化,先后起过重要作用,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朱仙镇木版年画,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代表...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