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穿越400年的光影
2017.05.09
专题报道
戴着500度的老花镜,宋国超又熬了一宿,用驴皮刻出了一个新影人。老伴儿王淑玲嗔怪他:“再过几年累瞎了,我可不伺候你。”宋国超嘿嘿一笑不吱声儿,对老伴儿的关心,他心领神会,但对复州皮影的
传承
使命,他难卸重担。 今年69岁的宋国超,是复州皮影戏班——“义和班”的第四代传人,2008年被文化部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州皮影戏)代表性
传承
人。他是皮影艺术不可多得的全能艺人,不仅吹、拉、唱、打、拿样样精通,而且擅长雕刻影人,更是集编剧、导演于一身,技艺的全面...
查看更多
济南出台《意见》推动戏曲
传承
2017.05.09
其他新闻
5月2日,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戏曲
传承
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今年起济南将通过新建、改建或资产置换等方式,在市区建成适合戏曲演出的专用剧场;同时实施“城乡百姓舞台计划”,每个镇至少有一座综合性文化礼堂。 《意见》对改善戏曲活动场地条件极为关注,提出济南将推动乡村戏台建设,把室内简易戏台(戏剧大棚)纳入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范围,合理布局戏曲演出空间,注重保护利用现存戏台尤其是古戏台。鼓励群艺馆、文...
查看更多
从义乌文交会看浙江非遗发展新貌:传统碰撞现代 非遗实现“再生”
2017.05.09
专题报道
观众体验土布织造 “没想到常见的植物也能用来染色,真是不可思议。”近日,在第12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文交会)浙江非遗生活馆内,按照萧山过江布技艺
传承
人杨洁的指点,土库曼斯坦姑娘巴耶娃很快就把一块纯棉的白手帕染上了喜欢的颜色和图案。 非遗要
传承
,首先要让人感兴趣。据悉,为了让传统土布进入现代生活,杨洁和她的团队将老手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充分融合生活美学,在老土布上设计出很多新花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月27日至30日,第...
查看更多
陇东华亭曲子戏
2017.05.08
专题报道
华亭县地处陇东陕甘宁三省交界处,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之一,居住着汉、回、满、藏、蒙古、维吾尔、土族等21个民族近20万人口。华亭地方戏曲子戏,又称小曲子、笑摊、地摊子、信子腔等,是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业虽然整体不够景气,但华亭曲子戏,在黄土丘陵沟壑中依然红红火火地存在着,而且盛行于西北地区。 因陋就简的表演方式是华亭曲子戏生存的物质基础。陇东黄土高原地广人稀,常年干旱,耕地很少,三两户便是一个村落,因此形...
查看更多
节气之魂在于“立”
2017.05.05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中,每个季节的第一个“立”,无论是立春、立夏还是立秋、立冬,在古代都有特定的纪念仪式。通过这些活动提醒人们到了不同季节该有不同的农事活动和民俗,这也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周期规律的体现。“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此时植物越发枝繁叶茂,雨水多、气温高、农作物生长旺盛,光合作用强烈,农民早晚都要忙碌,春天播种的庄稼陆续出苗,冬小麦已经开始灌浆,浇水、拔草、除虫、防害,一刻不得闲。 虽然二十四节气诞生于2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很...
查看更多
活在节气里 品在立夏时
2017.05.05
专题报道
一堂自然课,孩子们通过看、听、动手、品尝四种方式,多方位了解了节气的真实模样。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它凝聚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道理。节气于殷商时期就已出现,形成于秦汉,到了西汉,二十四节气便已完备。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中国人一直活在二十四节气里,身在其中,从未远离,它早已融入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生活细节里。自...
查看更多
失传濒危传统工艺重新进入公众视野——历经二十年《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编纂完成
2017.05.05
专题报道
日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大象出版社在京宣布:《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以及《中国手工艺》《中国手工技艺》三套书日前付梓。 从1996年到2016年,大象出版社社长王刘纯感叹:“二十年辛苦不寻常!”《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共20卷20册,有1200余万字、1.4万余幅图和照片,是340多位专家、学者、艺人呕心沥血的杰作。他们遍访中国城市、乡村,实地考察,反复分析论证,多少人从黑发变白头,只为
传承
国家文化命脉、弘扬民族精神。中国传统工艺的百科全书 从2...
查看更多
“大匠精髓——中国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精品展”在迪拜开幕
2017.05.03
其他新闻
原标题:李凌冰总领事出席“大匠精髓——中国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精品展”迪拜开幕式 5月1日,由迪拜文化艺术局和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共同举办的“大匠精髓——中国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精品展”在迪拜创意园区拉开帷幕,中国驻迪拜总领事李凌冰、副总领事王振山、迪拜文化艺术局局长赛义德、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高春明以及意大利、保加利亚、泰国、土耳其等国驻迪领团代表100余人出席活动。 李总领事在致辞中表示,此次...
查看更多
越剧
传承
的嵊州实践
2017.05.03
专题报道
嵊州乡间的古戏台 本报记者 韩业庭摄/光明图片 原标题:这里,越剧之花开得热烈奔放——越剧
传承
的嵊州实践在传统戏曲普遍面临生存与
传承
困境的当下,只有70多万人口的江南小城浙江嵊州,却活跃着100多支越剧院团,不少院团演员的年收入达三四十万元。而当地越剧艺术学校的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成为全国各地越剧院团争抢的“香饽饽”。越剧之花何以能在嵊州一枝独秀且开得热烈奔放?近日,记者走进浙江嵊州展开调研,试图揭开越剧
传承
嵊州实践背后的秘密。恢复生态
传承
文脉 越剧...
查看更多
缩短非遗与生活的距离
2017.05.03
专题报道
孙绍波 画 承载着上海人记忆的大世界,在这个五一小长假,成为了沪上人气最旺的景点之一。阔别14年的上海大世界重新开放之后,最大的特色就是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览,一些现场表演更是邀请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名家。然而,在观众们大饱眼福之余,我们也期待着大世界能够成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重要场所之一。 作为朵云轩木版水印雕版的中坚力量,李智在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来到大世界进行现场技艺展示。作为一名曾经雕刻过巨幅木版水印《群仙祝寿图》中所有人物和动物造型的名家...
查看更多
1
641
642
643
644
645
88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