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1 星期日 农历四月十四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关注《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莫让口传史诗“人亡歌息”
2015.05.12
专题报道
“居素普·玛玛依与另两位国家级玛纳斯奇近年相继去世,保护玛纳斯奇,加快对玛纳斯奇的研究,迫在眉睫!”我国知名突厥语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胡振华在日前举办的“《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研讨会上忧心忡忡地呼吁。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古老的英雄史诗,它与藏族史诗《格萨尔》、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并称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目前我国境内记录的《玛纳斯》仅居素普·玛玛依一位歌手的唱本就长达8部,20多万行,比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还要长十...
查看更多
云南民族村:西南非遗保护样本
2015.05.12
专题报道
傣寨白塔 泼水狂欢 喝下少数民族祝福的美酒,在“花海赛装狂欢节”的舞台上穿戴、搭配民族服饰,在河谷进行徒手摸鱼……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3天,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云南民族村,接待游客3.13万人次,同比增加21%。 云南民族村地处昆明市区的南部,距市区10公里,占地1270亩,现已建成包括傣族、白族、彝族、纳西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等25个少数民族村寨,将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风情...
查看更多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调查
2015.05.11
专题报道
越来越多的老手艺随着老艺人的离去而消失 传统面花的制作手艺让现代年轻人惊诧 水会音乐在普化的最后生机 位于蓝田县普化镇东塬上的全家岭村是一个普通的关中村落,去年以来,不时有文化专家专程来到这里,但很少有村民知道,他们这里已经成为流传2000多年的民间音乐———水会音乐最后的生存地;也很少有人了解,这种古老的乐种刚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虽然从来没有观赏过水会音乐,但水会音乐的各种传说在村民中却流传甚广:水会音乐产...
查看更多
非遗盘点:香港的珍贵文化记忆
2015.05.11
专题报道
香港素来以“快”闻名。无论是中环律师楼里步履匆匆的白领,还是赤腊角机场每几分钟起降一架的航班,都呈现着“亚洲都会”的城市速度。然而,当你认真探究香港市民的文化生活,却能发现截然不同的古朴与雅致。多项延续百年的民俗文化,便是这份意蕴的主要营造者。 回归以来,香港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致力于保护和
传承
文化遗产,迄今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粤港澳在2009年联合申报的粤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项——粤港澳在2006年联合申报的粤剧...
查看更多
妙峰山香会承载岁月悠长
2015.05.11
专题报道
妙峰山进香之路 妙峰山庙会上的香会展演 自清代康熙年间开始,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北京妙峰山庙会期间,众多香客会到此朝顶进香,这里是京津地区民间信仰圣地。如今,虽然一条条古香道、茶棚早已湮灭,而一档档香会却依然延续不断,绵延至今—— 妙峰山,位于京西门头沟地区,是中国民俗学的圣地。自清代康熙年间开始,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妙峰山庙会期间,众多香客会到此朝顶进香,这里是京津地区民间信仰圣地。香会朝顶进香活动背后有着复杂的行动规...
查看更多
沱江船工号子或成“纤夫绝唱” 69岁老人寻第八代
传承
人
2015.05.04
专题报道
经过30多年努力,《沱江船工号子》有了今天。(郭建辉摄) 4月12日,一位老人一早就来到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城区的景观湖泊——“甜城湖”,望着湖边“沱江船工号子“的雕塑不愿离去。他说,塑像落成10余天就来了4次,雕塑上刻着他的姓名“沱江船工号子代表性
传承
人李远辉”,旁边的文字介绍也由他撰写。 而让李远辉感到担忧的是,自己已经69岁了仍没有找到“
传承
人”,前年虽然通过一些媒体在寻找,但至今无一人“响应”。他说,一定要让“沱江船工号子”
传承
下去...
查看更多
峨边彝族服饰:一针一线都是
传承
2015.05.04
专题报道
李扬枝正在绣头帕 一提起彝族服饰,很多人会想到美丽的“绣娘”,她们绣得专业,懂得市场化运作,然而在峨边彝族自治县的很多村落,几乎每家每户也有这样一位“绣娘”,她们不懂买卖,她们绣的衣服只为家人。以前,她们可能是母亲、是少女,但现在,她们这个群体越来越少了,还在坚持绣的人,每个村也就那么几个。 变化:1件衣服绣几年的时代过去了 村民们都说,李扬枝(音译)是村里最会刺绣的人,而她却说,凡是彝族妇女都会绣,只是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再做这件事了...
查看更多
少数民族戏剧的保护和
传承
:“老问题”与“新难点”
2015.04.27
专题报道
少数民族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如何加强少数民族戏剧的保护和
传承
,培养少数民族戏剧创作人才,是当下一个迫切任务。4月15日,全国政协京昆室组织部分委员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戏剧创作培训班”学员座谈,听取了来自藏族、彝族、蒙古族、瑶族、壮族、傣族等多位学员的汇报并与他们互动交流,听取情况,共同研讨问题。全国政协副主席、京昆室主任卢展工出席座谈会。 “老问题”:人才、资金、剧场 藏族青年李加东周是目前青海省唯一的藏剧团———青海省藏剧团的编剧,他向大家...
查看更多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公告
2015.04.20
通知公告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已于2014年11月由国务院正式公布。按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39号)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应当确定保护单位;项目保护单位需有该项目代表性
传承
人或相对完整的资料,有实施项目保护计划的能力以及开展
传承
、展示活动的场所和条件;认定后的项目保护单位应在当地文化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履行项目保护和
传承
的各项职责,并接受社会各界...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让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
2015.04.20
专题报道
土家族摆手迎新年、苗族山歌会、藏族羌姆表演……今年春节,全国18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依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开展了多达300余项文化活动,活动从农历腊月二十三一直延续到二月初二,全国各地的人们在民族风情中感受到了新鲜的年俗年趣,可谓异彩纷呈。据了解,从2007年至今,我国设立了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些保护区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具有鲜明的区域和民族特色。 据了解,非遗项目不是不可移动的文物,也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更多是一种“活态...
查看更多
1
686
687
688
689
690
88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