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3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十    大暑 大暑
搜索
专题报道
非遗传承人的黎乐交响梦   作为海南岛最早的居民——黎族,不但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原生林间,就连他们的祭祀和娱乐乐器,也仍是那样的原生态——用竹、木为原材料制作。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间,有这样一群音乐爱好者,他们组成乐团,所有演奏介质全部都是黎族竹木乐器。在今年的保亭七夕嬉水节上,乐团首次以交响乐的形式,向保亭人和来宾们展示了原汁原味的黎族文化盛宴。  8月13日晚,一场名为《原色保亭》的歌舞音乐会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影剧院举行。晚会上首次采用交响乐的形...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之路放生民间"活"保护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民族之神,文以铸之。”文化遗产关系人们的情感记忆、精神感悟和历史认知,它不仅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品格,也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文化遗产大多是“不可再生资源”,它和健康的空气、水一样需要精心保护。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广东,一股文化遗产保护内在驱动力由内而外、由弱而强逐渐勃发。为保护南粤大地散落的文化遗产,从政府到社会再到民间,正尝试合力处理好“新与旧”“去与留”“快与慢”等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矛盾...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我国非遗跨入立体化传承时代? 孩子们参与制作脸谱。卢旭 摄非遗传承人展示制陶技艺。陈曦 摄《格萨尔》说唱艺人表演。卢旭 摄观众参观唐卡展览。陈曦 摄传承人吴元新在中央美院讲授蓝印花布染色技艺(资料图)弓箭技艺传承人向外国游客展示技艺。陈曦 摄   图案明快的蓝印花布、色彩绚烂的布艺扎染、造型各异的纸制艺术品……日前,在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进校园”课程的结业展览上,一系列出自中央美院学生之手的创意作品令人惊叹。从一件件充满奇思妙想的精美佳作中,不难感受,这...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金”在人民大会堂成立 从右至左为:著名京剧艺术家、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金发起人储兰兰,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岩峰,国家宗教局原局级巡视员、著名京剧活动家张金华   国内第一家专业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公益性基金——“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金”8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成立。该基金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戏曲学院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旨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帮助国内的非物...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第二届文化中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悉尼展演暨中澳悉尼星光盛典隆重举行   为广泛传播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传统,促进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青少年的国际文化交流,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澳大利亚教育学会、美中教科文基金会、澳大利亚国际青少年文化促进会、澳大利亚华人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国际友好交流促进会联合主办,北京中科艺教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承办,澳大利亚中文学校联合会协办,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星光基金资助的第二届悉尼国际校园艺术节暨“文化中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探索非遗保护有效路径施维维 沙头角鱼灯舞通过在院校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得以更好地传承。 陈观华 摄    香云纱因为时装的介入而进入成熟的商业化模式,“香云纱染整技艺”得以传承。  在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中,非遗的保护正面临着严峻考验。新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让曾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日渐消失。  深圳和珠海,这两颗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口东西岸的“双子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如今,这两座年轻的城市,正以各自的方式挽救那些岌岌可危的传统民俗...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保护:不失精髓 不断创新张逢学展示造楮皮纸的原料和成品精美蜀绣    签约142.3亿元,拉动成都当地各类消费42亿元……7月8日,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发布了第四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一组权威数据,这一数据令人欣喜与振奋。  6月15日至23日,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来自国内外的千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带到了成都,让广大民众享受了一次文化饕餮盛宴。本届非遗节的主题为“人人都是文化传承人”,围绕这一主旨,本届非遗节首次设立了“非遗生...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刺绣之乡苏州镇湖:一面是传统,一面是现代李 静梁雪芳苏绣作品《荷韵》邹英姿(左一)在指导镇湖绣娘刺绣     眼下的苏州正是白兰花盛放的季节,闻着满树的花香,沿着浩渺的太湖,记者一行驱车来到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西部生态城,探访这里的镇湖绣娘。前几日,镇湖3位刺绣艺术家邹英姿、梁雪芳、姚惠芬的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永久收藏。  蜀绣、苏绣、湘绣、粤绣是我国的四大名绣。四大名绣之称始于19世纪中叶,曾共同创造了百年辉煌。近几年苏绣凭借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异军突起。据日前...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十年间      这是两个“十年”——一个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至今整十年,一个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十年。这期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究竟做得怎么样?     在9日文化部举行的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十周年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的意见较为一致:作为较早加入公约的国家,我国近年来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依法保护、科学保护、全民保护已经成为“非遗”保护中的宝贵经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文化·成都银花丝:“细水长流”天地宽 银丝画工艺复杂精美银丝画    非遗传人秀绝技  如果说到成都有哪些巧夺天工的手工技艺,很多人的脑海中可能会立刻涌现出精美的蜀绣,华丽的蜀锦,甚至是光鲜夺目的漆器。但很少有人知道,成都还有一门独特的手工技艺——银花丝。它因高超和精湛的技艺,曾一度风靡全球。  现在,这项发源于成都,兴盛于成都的手工技艺,已被国家非物质文化名录。道安,则是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位能掌握成都银花丝技术全部...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