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26   星期五   农历八月初五   秋分 秋分
搜索
其他新闻
 首届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展拉萨开幕  “这个叫什么?”“乌尔朵。”“那个呢?”“江孜卡垫。”2012年6月9日是中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位于拉萨市八廓街附近的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里人头攒动,为期7天的首届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展在当日正式开展。  据介绍,此次大展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西藏自治区群艺馆承办,近300名各级各类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参展,非遗保护项目共42个,其中展示类非遗保护项目29个,传统歌舞展演类项目13个,分别在手工技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莫让非遗“空前绝后” 蔡正奋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上海纪念“非遗法”颁布一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获悉:上海约半数非遗项目处在濒危或有濒危可能的状态,亟待进行科学评估,优化传承链结构,创新非遗保护的管理机制。(6月7日《人民日报》)    上海遇到的问题,在全国不少地方同样存在。在湖南,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韶山山歌,随着农耕文明的衰落,后继乏人。在广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玉雕,因其雕刻技法需长时间锤炼才能学有所成,已没有年轻人来学习。在湖...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典籍记忆系列展开幕   本网讯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提高人民群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在2012年6月9日——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之际,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典籍记忆...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   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颁奖仪式2012年6月6日在京举行。梅葆玖、文乾刚、朱乐耕等京剧、雕漆技艺、制瓷技艺门类的60位传承人获此殊荣。   文化部部长蔡武,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志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代表与60名获奖传承人共...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不少“非遗”藏身古村落 马黎 庄小蕾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发起人冯骥才说:眼下的中国,几乎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民族文化在灭亡。听起来慑人,其实不无道理。    在楠溪江的古村落里,古朴的房舍、戏台,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景观,令人流连。在其背后,那些同样流传了千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这片山水,浸润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可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它们正在消逝,有些已经濒临消亡。要保护古村落,保护和传承这种文化传统势在必行。在81岁的金美月和79岁的毛岩叶身上,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保护非遗 关注一线传承人许卓恒  郑春苗    老一辈的非遗大师走一个少一个,年轻一代的能接班的却不多!  “杭州的顶尖非遗技艺很多,像王文英的机绣,称得上世界第一,但也面临着传承人的问题。”杭州市“非遗”专家杨光宇说。今年5月7日,就如何“保护非遗,传承非遗”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三位“非遗”专家。杭州机绣   杭州市非遗中心专家库成员杨光宇:  传承人渐少关键还是待遇问题  保护非遗传统工艺,最关键的还是要保护真正在第一线的传承人。“杭州的非遗项目是全国数...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我国非遗产业发展亟待突破三大困局 姜辰蓉 张晨俊     今年4月9日在西安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西洽会)上,来自全国12个省区的300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齐聚一堂,众多世界级、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悉数亮相展示。与会者认为,经过多年的发掘保护,我国一些非遗项目已经走上了产业化传承和发展之路,但与此同时,非遗产业却受到缺乏盈利模式、冷热不均、融资困难等三大因素制约。专家表示,非遗产业健康发展亟待突破这三大困局,探...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北京皮影传习所天桥落成 传承五百多年皮影艺术侯老师(左)为观众讲解北京皮影制作工艺  2012年5月17日,天桥演艺区内的天桥杂技剧场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家不是奔着杂技来的,而是奔着剧场后身的北京皮影传习所而来。  北京皮影剧团皮影传习所崭新秀气的小舞台和数十件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影人,让这里充满神秘感。今后,这里将成为市民观看展览、讲座、表演,体验和学习皮影戏的专门场所。  皮影戏在北京地区已有500余年历史。前几年,北京皮影剧团一度陷入了困境。去年起...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老字号内联升谱写新历史“在内联升的鞋里,你能体会到中国人的精气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凯英手持“中国礼物”——90余道纯手工工序制作的“千层底” 布鞋,说得很自豪。  走进北京市西城区,走进马连道西里小区内联升布鞋厂,音符般的叮叮当当声中,何凯英正在指导徒弟任晨阳勾勒鞋样儿,另一个徒弟蔡文科正在埋头绱鞋。此时,小徒弟赵国胜正在河北省顺平县的加工厂巡视产品质量。  一位56岁技艺精湛的师父,三位青春帅气的徒弟,是内联升“师徒相继,技艺长存”的新历史...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蓝白扎染的生存之忧李孟苏 非遗扎染传承人张士伸给大家展示老纹样     板蓝根扎染的花布没有了    周城村距离大理古城25公里,面向洱海,背倚苍山云弄峰,是中国最大的白族自然村,也是大理重点推广的民俗旅游村。村子北端有著名的旅游景点蝴蝶泉——游客们坐大巴到蝴蝶泉,观光约1小时后走出景点大门,先到马路边的餐馆吃大理特产的冰川鱼,再蹩进旅游纪念品商店——它们多数叫“金花商店”,买几件扎染布做的纪念品,10块钱一个挎包,30块钱一套裙装,50块钱已经能买到双人...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