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9 星期三 农历六月十五 小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8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889)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50)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景德镇:瓷韵千年流淌 技艺日益精湛
2009.10.09
专题报道
景德镇:瓷韵千年流淌 技艺日益精湛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壶宋代景德镇窑温酒壶元代景德镇表白釉戏曲瓷枕元代景德镇窑 青花环耳瓶元代青花釉里红 公元1004年,宋真宗赐年号“景德”命名昌江边上的瓷器产地――――江西浮梁县昌南镇,景德镇的历史从此开创。 宋代,景德镇在五代青瓷和白瓷烧制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地创烧出“光致茂美”的青白瓷,瓷业内部分工日益细化,并普遍采用拉坯、印坯、利坯、修足、蘸釉、荡釉等工艺,在装烧工艺上先后采用了匣钵仰烧、垫钵覆烧、支圈覆烧等技...
查看更多
闪耀绚丽光彩的徽州三雕
2009.10.09
专题报道
闪耀绚丽光彩的徽州三雕瓜瓞绵绵砖石雕 清 安徽省博物馆这是古民居门楼上的一块明代砖雕作品《吉祥如意图》。 徽派木雕《清明上河图》。 徽州三雕,是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3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统称,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的工艺雕刻。徽州三雕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初年,徽雕已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犷,以平面淡浮雕手法为主,借助于线条造型,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到了清代,徽州雕刻更是日益细腻繁复...
查看更多
紫阳民歌飘四方
2009.10.09
专题报道
紫阳民歌飘四方喜怒哀乐皆是歌 陕南紫阳绿茶飘香,民歌悠扬。民歌的旋律似任河、汉江的流水,轻盈而高亢,婉转而热烈,音符中弹跳起绿色的魂魄。紫阳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民歌之乡” 。 紫阳是一块文化土壤,历史文化精华沉淀于汉江、任河,天生灵气于山水之间,封存民歌漫出音符,环山而飞扬,行如流水,纯真自然。早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便在紫阳河谷阶地垦殖生存,考古掘出一堆石制农具,证明这是古代农业发达的文化堆积层,汉江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远古文明的光辉映照紫阳历...
查看更多
聊斋俚曲:明清俗曲活化石
2009.10.09
专题报道
聊斋俚曲:明清俗曲活化石 聊斋俚曲艺术团演出现场 蒲松龄的名字在人们心目中是与《聊斋志异》联系在一起的,但对于由他所创作的聊斋俚曲,知道的人可就不多了。直到2006年,聊斋俚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才真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蒲松龄自创聊斋俚曲 俚曲又称俗曲,是明清以来流行于城乡百姓阶层、社会影响深广的民间歌曲的泛称。在蒲松龄...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郭氏正骨深圳扎根开花
2009.10.09
专题报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郭氏正骨深圳扎根开花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彭炜(右三)在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调研。“平乐郭氏正骨医术代表性
传承
人”陈汴生(左一)为外籍患者诊疗。 由“郭春园中医发展基金”资助的中医骨伤科学生为郭春园铜像献花。 主要由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传承
的平乐郭氏正骨医术,是深圳文化工作者从全市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发掘整理出的珍贵项目。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柳长华见证了“平乐郭氏正骨”向...
查看更多
红木雕刻,为何能太仓市璜泾镇风生水起?
2009.10.09
专题报道
红木雕刻,为何能太仓市璜泾镇风生水起?栩栩如生的红木雕刻工艺品 研究古典家具的泰斗王世襄为太仓璜泾的木匠陈振才题了“艺承蒯蔡”四个字,上世纪70年代,北京故宫在修复时,有关方面曾派人找到了璜泾的红木雕刻师王凤现,不久前有上海客商在璜泾订制了一套价值1000多万元的黄花梨家具―― “天下木匠看苏州,苏州木匠出太仓,太仓木匠在璜泾。”这是流传在璜泾镇红木雕刻匠人中间的一句话。据许多研究古典木器的收藏家发现,明清皇宫内的家具等木器都与太仓民间的家具有相...
查看更多
两岸同贺“妈祖信俗”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10.05
其他新闻
两岸同贺“妈祖信俗”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新社莆田十月三日电 (林剑冰)记者三日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消息传出后,两岸各界兴奋不已,纷纷表示祝贺。 今年五月,台湾妈祖联谊会会长、大甲镇澜宫副董事长郑铭坤和新港奉天宫、北港朝天宫等台湾各妈祖宫庙的董事长、主委以及信众代表,到湄洲妈祖祖庙参加了隆重的祭祀大典,在祭祀妈祖祈福大典后又签名支持妈祖信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听说妈祖信俗申遗成功的消息,郑铭坤非...
查看更多
22个项目申遗成功只是新的开始
2009.10.05
其他新闻
22个项目申遗成功只是新的开始 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开幕,来自全球11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代表与会。为期3天的会议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如端午节、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甘肃花儿、篆刻、剪纸、妈祖信俗等22个项目。 中国此次被批准列入名录的项目,在数...
查看更多
中国黎锦技艺列入首批世界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
2009.10.03
其他新闻
中国黎锦技艺列入首批世界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披露的一条英文消息,今(2日)晚让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欣喜若狂:刚刚结束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次政府间委员会常规会议正式批准海南省“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标志着黎锦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终获成功。 此次会议,全球共有8个国家提交了12项申请列入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候选项目,我国申报的3个...
查看更多
《格萨尔》是“唯一的活史诗”遭到专家否认
2009.10.02
其他新闻
《格萨尔》是“唯一的活史诗”遭到专家否认 著名作家阿来“重述神话”之作《格萨尔王》面世,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日前,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理论室研究员巴莫曲布嫫女士致信本报指出,在数十家媒体的相关报道中,都用“唯一的活史诗”来定义藏族史诗《格萨尔》,严重不符合事实。“至少中国‘三大史诗传统"中的另两种,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也都是‘活史诗",且不说中国西南还有无以计数的史诗传统都是‘活史诗"。”巴莫说。 巴莫告诉...
查看更多
1
784
785
786
787
788
88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