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21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廿八   
搜索
专题报道
义乌道情重在传承发展 吴琅云    金华道情在义乌亦称“义乌道情”,表演形式为一人采用当地方音,怀抱渔鼓,手持简板,自行伴奏说唱,以唱为主,间有说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在义乌的流传,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家辈出,骆樟林、叶英美和叶英盛等都曾享誉一方。骆樟林当年行艺,需要用轿迎请,在当时,有条件有势力的人物用轿子来抬一个道情艺人前去演出,如果艺人没有足以傲视当世的艺术功力和社会影响力,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叶英美和叶英盛的艺术活动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丹东满族剪纸 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满族是我市人数众多、历史影响最为显赫的少数民族之一,满族文化已经渗透到丹东百姓生活的各个角落。剪纸作为满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部分, 2008年被列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丹东满族剪纸这朵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奇葩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由树皮到纸张的演变  满族剪纸由来已久,相传早在16世纪,女真人就已经有了剪纸,那时的剪纸材料多为树皮、动物皮、树叶、麻布等,图案也较为粗犷和简单。据有关资料记载,丹东满族剪...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行将没落的高州木偶戏高州冼夫人庙前,单人木偶表演,在老人的双手下,木偶活灵活现。高州冼夫人庙前,中班的木偶剧团的艺人们搭起简易的台子,作为演出之用。放学的孩子在看台上的木偶戏,背景中高耸的楼宇与传统的木偶人相结合,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一九五七年,高州木偶戏获民间艺术汇演优秀奖,已经扬名全国  ◎以前的木偶戏“人神共娱”,现在只为敬神,自然比较寒酸  ◎如今木偶戏逐渐没落,高州的戏班从两千多整编为两百多个  罗煜伦,59岁,花旦;梁明辉,61岁,乐器...
查看更多
论坛
对加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思考 赵丽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公约》)中发布的最新定义,它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韩共同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由于它与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渊源,导致中韩两国学术界和民间舆论一度在这一问题上出现激烈争议。    本月7日至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韩国韩中文化艺术FORUM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韩文化艺术界高层学术论坛在韩国首尔举行,出席该论坛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副主任田青,在发言中就当年的江陵端午祭申报事件给予正面回应,其文客观平正,显示了一...
查看更多
阿诗玛
2009.05.08
专题报道
阿诗玛    石林文化深厚,以阿诗玛为代表的彝族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最有影响的是"一诗"、"一影"、"一歌"、"一舞"、"一节"、"一绣"。《阿诗玛》这一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的叙事长诗就代表了其中的"一影"与"一歌"。"一诗"即用彝文记录的叙事长诗《阿诗玛》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发行;"一影"即长诗改编成中国第一部彩色音乐电影《阿诗玛》后享誉海内外。     《阿诗玛》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阿诗玛不屈不挠地...
查看更多
论坛
遗产学与遗产运动: 表述与制造彭兆荣(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人类学系)    遗产运动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活动和重大事件, 然而, 我国学术界对遗产学, 尤其是对所涉及的理论、批评以及复杂关系的研究相对滞后, 对一些学理方面的问题研究甚少。本文试图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这些问题不仅关乎遗产学的理论方面, 对我国现实所进行的遗产运动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     遗产研究已成为一门特殊的学问...
查看更多
论坛
 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以梅州市与兴国县为对象                                  ...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釉下五彩瓷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展出 葡萄秋色     完全用纯手工制作的釉下五彩瓷器,是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创造,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由湖南省文化厅等单位主办的《历史的釉光――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展》日前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展,这是首博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一份文化贺礼。   “环保瓷”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湖南醴陵...
查看更多
论坛
 利用特殊资源 发展特色经济――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利用谈起谭  宏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经济价值,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研究,可以认识其特点,寻找其转换机制和转换形式,拓展文化资源的内容,增加文化资产的实力,提升文化生产力,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服务。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特色经济    当前,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热门话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成果,对今天...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