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8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初四   大暑 大暑
搜索
论坛
传统工艺的保护振兴和市场开拓  华觉明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和振兴包括传统工艺在内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  中国是世所公认的传统工艺大国,诸如丝织、制瓷、冶铁、造纸术、印刷术等重大技术成就,无不对本民族乃至世界的文明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即便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茶、酒、酱、醋、笔、墨、纸、砚、青瓷、紫砂、织锦、髹漆、焰火、炮竹、剪纸、年画、景泰蓝、中国结等传统工艺及其制品,仍在生产和生活中广为应用,从而显现其重要的...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闭幕  本网讯 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承办的中国“文化遗产日”大型专题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于6月18日闭幕。  本次展览于6月8日开幕,分为年画、剪纸、皮影、木偶、染织5个专题,共展出来自全国各地的1400余件作品。展览通过展板、实物、现场制作和表演等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成果。  展览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调查   越来越多的老手艺随着老艺人的离去而消失。 传统面花的制作手艺让现代年轻人惊诧。   水会音乐在普化的最后生机   位于蓝田县普化镇东塬上的全家岭村是一个普通的关中村落,去年以来,不时有文化专家专程来到这里,但很少有村民知道,他们这里已经成为流传2000多年的民间音乐―――水会音乐最后的生存地;也很少有人了解,这种古老的乐种刚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虽然从来没有观赏过水会音乐,但水会音乐的各种传说在村民中...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活遗产”保护任重道远   纳西族传统的手工艺品颇受游客的喜爱,成为丽江人致富的好途径。    怎样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好“活着的遗产”,没有绝对的标准,这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话题,也是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也注定丽江古城的遗产保护工作不可能完美无缺。  赴丽江采访前,我们曾在网上看过有人对丽江的遗产保护提出的不少批评,甚至有人还称丽江古城是遗产保护的反面典型。真的会是这样吗?  当我们走进丽江,近距离地观察丽江古城的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后,我们对丽江古城这个“活...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田青:"自觉自愿"地抛弃民族文化最可怕       6月8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亮相中华世纪坛。古拙传神的木版年画、巧夺天工的剪纸刻纸、惟妙惟肖的皮影、趣味横生的木偶、雅致精细的传统染织……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的五大代表性门类令所有观众惊叹。明日,专题展将落下帷幕。在展览即将结束之际,中国艺术研究院“非遗”研究保护中心主任田青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您能介绍...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一点一滴积累 一点一滴保护    ――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城市规划国际论坛侧记         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如今,我国已有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40余万处,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万余处,33处世界遗产,10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今年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当天,城市文化国际...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承传  ----苏州举办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        6月15日至18日,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江苏省文化厅、苏州市人民政府、昆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在苏州举办。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出席闭幕式并讲话。    周和平说,要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建立核心价值观,树立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独...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闭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处于关键阶段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今天在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闭幕式上说,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已经成为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同时,保护工作面临严峻形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流失状况严重,传承后继乏人,一些传统技艺、习俗、礼仪面临灭绝危险,保护非物质文化工作处于十分关键的阶段。  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化过程   巴莫曲布嫫     开场白从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到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的不懈努力下,国际社会对口头/无形/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文化表达与民众实践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正是在长达数十年的曲折历程中,人们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重视和共...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北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规律学术研讨会在首博举行    6月10日,由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文化研究所、首都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传承人与学术界的对话?D?D北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规律学术研讨会”在首都博物馆举行,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100多位代表与会。联合国驻东亚五国总代表青岛泰之、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白庚胜、中国文化遗产基金会会长耿莹,北京学研究所所长张妙弟、首都博物馆副馆长高凯军...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