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22 星期五 农历闰六月廿九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903)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7)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8)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医正骨疗法(章氏骨伤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台州市 章氏骨伤科始创于清道光三年(1823),至今已一百八十余年。章氏
传承
7代,在手法正骨、中药内服外敷、杉树皮固定治疗风湿痹痛、骨折筋伤等骨伤疾病方面独树一帜。 清道光初年,章正传得云游武僧传授伤科,以外疗为主。道光末年,其子章如奎在黄岩开设保春堂伤科。至第三代传人章玉堂,总结出一套内外兼治的理、法、方、药,以中草药和祖传的指法点穴相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对创伤病人,用儿茶煎汤冲洗清疮,珍珠散生肌收口。第五...
查看更多
中医正骨疗法(张氏骨伤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富阳市 张氏中医骨伤疗法是浙江富阳人氏张永积在清道光年间创立的,以手法整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百草伤膏治疗为特色。 自张永积(1788—1862)始创张氏中医骨伤科,距今已有一百七十余年历史。至第四代传人张绍富(1922—1992)、第五代传人张玉柱(1948—),张氏中医骨伤疗法逐步形成了“整体辨证、手法整复、杉皮固定、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功能锻炼”为特点的骨伤诊疗体系,正骨手法独特,中医药特色明...
查看更多
中医正骨疗法(武氏正骨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高平市 山西武氏正骨疗法是传统中医骨伤科疗法之一,源于清末,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奠基人武根定(1886—1957)12岁在山西省沁水县白云寺牧羊时拜一老和尚为师,学得正骨技术和“唾骨正骨法”。1945年高平解放后,曾被聘为“高平县三区医生研究所”成员。1957年去世后,第二代传人武承谋继承祖传,于1969年6月在马村掌握村创立“马村镇掌握村卫生所骨科”;1976年1月成立“马村镇掌握村正骨医院”;1993年3月更名为...
查看更多
中医正骨疗法(石氏伤科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黄浦区 中医正骨疗法又名“伤科”或“骨伤科”。在古代农业社会,骨伤的发病率很高,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当时医疗条件很差,农村边寨交通闭塞,一旦发生骨折,求治十分困难,于是实践出真知,需求出人才,一些大一点的村落和城镇,几乎都会出现一两个医治骨伤的土医生和土办法,正骨疗法成为我国分布广泛、流派纷呈的一种中医疗法。 中医正骨疗法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骨的生理和骨伤病理按中医理论有独到的认识,二是手法的妙用...
查看更多
中医正骨疗法(宫廷正骨)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护国寺中医医院 中医正骨疗法又名“伤科”或“骨伤科”。在古代农业社会,骨伤的发病率很高,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当时医疗条件很差,农村边寨交通闭塞,一旦发生骨折,求治十分困难,于是实践出真知,需求出人才,一些大一点的村落和城镇,几乎都会出现一两个医治骨伤的土医生和土办法,正骨疗法成为我国分布广泛、流派纷呈的一种中医疗法。 中医正骨疗法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骨的生理和骨伤病理按中医理论有独到的认识,二是手法...
查看更多
中医正骨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正骨疗法是通过拔伸、复位、对正等手法,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方式,治疗骨折、关节脱位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周代,医疗分工上已有专人掌管骨科疾病的治疗,秦汉时期形成基本理论和技术,世代
传承
,如《肘后备急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千金要方》、《医宗金鉴》中有大量记载。 中医正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治疗原...
查看更多
针灸(杨继洲针灸)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杨继洲针灸发源于浙江省衢州市,历经四百年,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疗法体系。在世代
传承
过程中,杨继洲针灸从衢州逐渐流传到杭州、金华、绍兴等地,而后向南由福建南平、建宁等地区传到广东;向北流传到黑龙江;向西北流传到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向西南流传到四川。 杨继洲针灸以独创的操作手法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其思想体系,临证涵盖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杨继洲针灸的学术思想为崇尚经典、勤求古训,重视辨证、灵活施治,重视针刺补泻、强调手法,治病求本、重视脾胃,重视经...
查看更多
针灸(刘氏刺熨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渝中区 刘氏刺熨疗法属重庆刘氏家族的医术,自清顺治年间刘氏先祖从湖广迁来重庆之时始,迄今约三百五十年,
传承
了十五代。 刘氏刺熨疗法包括刺血术和火熨术两大类别。刺血术包括放痧法、刮痧法、揪痧法、挑疳法、药针法、火针法、放血法、双针一罐法等。火熨术包括滚蛋法、烧灯火、扑灰碗、趟热敷、滚药包、黄蜡灸、火酒法、艾灸法等。 刘氏刺熨疗法有理论依据,专科疗效,临床针对性以及操作隐秘性和药材地源性等显著特征,是中国...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流传于我国西北的陕、甘、宁、青等省区,具体包括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长安区,宝鸡市眉县、渭南市华县、铜川市耀州区,甘肃省天水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青海省西宁市等。 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始创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乡间名医马六懿先生所创。经过马氏家族六代人
传承
,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自马六懿始创至今,马氏膏药始终秉承“仁心孝世”的祖训,继承传统制膏技艺之大统,以秦岭主峰太白山天然草药为主材,将太白山草医炮制草药的技艺及道家炼丹术,融入马...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是云南民族医药的典型代表,主要流传于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简称“昆中药”)。目前,昆中药产品销售全国各地。清肺化痰丸等中药还销售到国外。 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源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植根于兰茂《滇南本草》等云南药典和云南丰富的中药材土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彝族、苗族、壮族等民族医药众家之长。如昆中药生产的感冒消炎片,采用了彝族、苗族常用的臭灵丹;癫痫宁片使用了壮族药材牵牛子;止眩安神颗粒使用了彝族鹿衔草等药材...
查看更多
1
850
851
852
853
854
179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