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3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二十   
搜索
专题报道
现状调查: 山西再不保护原生态民歌危险了 石占明     中新山西网4月28日电 在刚刚结束的第13届青歌赛上,山西“高音歌王”高保利在单项决赛(原生态)中获得铜奖,其他几名参赛选手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是山西代表团选手近几年来参加青歌赛取得的最好成绩。对于山西选手突破性的表现,一级演员、山西省著名歌唱家刘改鱼作出了冷静的评价:“差强人意,山西代表团有实力在青歌赛上取得比这更好的成...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礼泉弦板腔皮影难觅传人老艺人感叹无人愿学冯启章老人展示从清朝末年传承下来的皮影(记者:宁峰 摄)    65岁的弦板腔皮影老艺人冯启章很忙碌,昨天他刚从河南表演回到礼泉县的家中,“五一”又要去城隍庙会演出,可他一直有个心病,就是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传人来延续已流传数百年的弦板皮影技艺。    签手难当    冯启章名片上的头衔是签手。他说,自己是弦板腔皮影第六代传人,已经演了30多年。礼泉弦板腔皮影与渭南华县皮影有很大不同。华县皮影戏签手只表演,不唱,而礼泉皮...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白诚仁:留住湖南民歌的根一哼唱起他采集的山歌、民歌,76岁高龄的白诚仁立刻兴致盎然,露出了孩子般天真的笑容陈 飞    摄年轻时的白诚仁下乡采风途中上个世纪60年代,白诚仁和同事在湖区采风《苗岭连北京》一直被人们传唱1978年,白诚仁(右二)和蒋慧鸣、何纪光采访民歌手戴福香    为什么  他创作的《洞庭鱼米香》《挑担茶叶上北京》《小背篓》让几代人传唱,而他却少有人知晓?  他虽已76岁高龄,却一次次奔波在湖南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山寨寨?  他说  “我取歌于...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风车大王仅靠手艺无法糊口    从北京到武辛庄,只有一条公交线,那里与河北香河隔河相望。刚改了线路,找不到车站的记者火冒三丈,电话那边的梁俊声音依然和缓:“车站很好找的啊……”甚至抱歉地笑了。  进了武辛庄,问“做风车的那家”,似乎每个人都知道,街边绿化的民工,乃至正在闲逛的村民。梁俊的院子不大,他夫人坐在院中捋柳芽。梁俊的堂屋正准备“装修”,也就是刷一下白,墙上的风车都堆进了倒座房里,每听到记者的一个提问,梁俊就说:“我给你拿东西看,你就懂了。”如是五六...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宁夏“花儿”的华丽变身之路能走多远    今年3月末,银川市兴庆区教育局提出了要让“花儿进校园”,使我区这一优秀的文化艺术在各中小学校得到普及。消息传出,令人振奋,也引来了诸多议论。    “花儿”进了校园 还是那朵花儿吗?    “花儿”是西北地区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脍炙人口的口传民歌,也叫“少年”。宁夏“花儿”是西北“花儿”的一个分支,因其曲调优美、流畅,真实反映劳动人民的“心里话”,在我区尤其是南部山区,有着广泛的群众传唱基础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宁夏...
查看更多
论坛
昆曲时尚化它还姓昆么?――与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一席谈蔡少华    昆曲需要源头活水   记者:苏州昆剧院跟白先勇合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公众中影响很大。这次又跟日本歌舞伎演员合作,并且剧目还是《牡丹亭》,我想问:为什么老是《牡丹亭》,为什么总在合作推出?   蔡少华:为什么老是《牡丹亭》?(笑)因为是经典剧目,既好看又耐看啊。至于为什么要合作,因为昆曲需要开放思维。青春版的走红和这次玉三郎版在日本的叫座,都可以说明这种理念的重要。  过去排一出戏,是封...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北京首批非遗传承人公布 大量传承人空缺  记者从北京市文化局得知,首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现可以正式透过媒体向外公布。经过公示和适当调整之后,一份94人市级非遗传承人名单昨正式出炉,其中包括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相比较此前北京市公布的15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量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还存在空缺。   记者从名录上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十大分类中民间文学、曲艺和民俗代表性传承人集体缺席。而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杂技与竞技、传...
查看更多
论坛
访新疆著名民族音乐学家周吉  (新疆天山网2005年11月30日稿 记者:刘千圣)如果不是周吉先生那一口夹杂着江浙口音的普通话,单看他留着南疆维吾尔老者式的显露睿智的长鬓胡子(与他相熟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大胡子),你会想当然地把他和新疆这片土地上的人联系在一起。他身上透露出的所有信息,已没有一般人眼里那些江南人的特性,而是像胡杨那样体现出一种经历过磨难洗礼之后的隐忍、平静与凌厉。     新近出版的《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是我区承担的第一个国家艺术科...
查看更多
人物
木卡姆的“阿西克”――周吉    凄婉、悠长、盘旋回响的维吾尔木卡姆乐曲仍余音绕梁,那最痴情的倾听者却悄然离开了。此前,正是他,亲手将维吾尔木卡姆这流传千年的文化瑰宝从荒漠戈壁捧出,镶嵌在“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桂冠上。    1943年元月,江南水乡已是春闹枝头,江苏宜兴一户周姓人家,添了一个胖乎乎的男孩,家人愿他一生平安,取名单字“吉”,却不知多年后“周吉”这名字,竟在遥远新疆的南部农村又有了个别名――“居马洪”。    在维吾尔语中,“居马...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保护非遗的关键要保护“活”的传承人  保护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传承着某一种技术或技艺的有突出能力的代表者,这种技术和技艺蕴含着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  多年来我们接触到的许多传承人,表面看去是一个普通人,但对祖先传承的技艺都深深地钟爱,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们对生活有一种独特而鲜明的表现方式,这是以人的生存方式所表述出来的一种文化,能够穿透久远的生存过程和生存空间,展示着人类生存的重要层面?D?D记忆的内容...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