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3 星期二 农历四月十六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医养生(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养生法)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认知自然、适应自然的知识和行为体系,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养生法是顺应二十四节气相关理论和实践的一种中医非药物养生和治疗方法。 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养生法相传为唐末宋初时期我国著名的道教养生家陈抟老祖(陈希夷)所创。在明代铁峰居士所撰《保生心鉴》、明代罗洪先所撰《万寿仙书》、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中都有完整记载。原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名老中医周潜川先生约在20世纪30、40年代得到青城山赵炼师的传授,并传给山西徐一贯、杨凯等,再传至张明亮,后经张明...
查看更多
传统中医药文化(桐君传统中药文化)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桐君传统中药文化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以中药采集与炮制技艺为核心内容,还包括桐君历史传说、《桐君采药录》文献、桐君山文化遗址、药祖桐君祭祀活动等,是由医药技艺、民间信俗、历史遗迹等组成的综合性传统医药文化。 相传上古时期,桐君受黄帝之命,采百草、识药味、定三品、立君臣佐使、著《桐君采药录》,被后人尊称为“药祖”,居处称为“桐君山”。历代医籍中均有许多对桐君的记载。至今,桐君山上仍保留着纪念桐君的祠塔、碑亭、摩崖石刻及历代名人题词等珍贵遗...
查看更多
传统中医药文化(朱丹溪中医药文化)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朱丹溪中医药文化是在元代著名医家朱震亨的文化精神和医学成就基础上,经长期
传承
实践形成的一种内涵丰富、特色突出的中医药文化体系。 朱震亨,出生于1281年,世居义乌赤岸镇,因其居所有条美丽的小溪,故名“丹溪”。他秉持“致知创新”的文化精神,倡导“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创立“滋阴学说”和气血痰郁“四伤学说”,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等,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所创制的大补阴丸、越鞠丸、左金丸等名方,目前仍在临床广泛应用...
查看更多
传统中医药文化(宏济堂中医药文化)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宏济堂中医药文化,是以百年宏济堂秉承的“宏业济民”精神为核心,以“宏德广布,济世养生”为文化导向,涵盖业训、堂训、用人、药材选购、中药生产等多个方面的中医药文化体系。宏济堂中医药文化主要分布于山东省济南市,在百余年的发展中,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宏济堂创建于清光绪年间,据《宏济堂药目》记载,乐镜宇在原山东官药局基础上创办了宏济堂,取“宏业济民”之意。至20世纪前期,随着宏济堂规模不断扩大,形成既有中医药行业共性、又有宏济堂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中华人民共和...
查看更多
传统中医药文化(龙山药王医药文化)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龙山药王医药文化以尊奉药王孙思邈为核心,是流传于新邵县龙山地区和周边娄底、湘潭等的地域性传统医药文化,并逐步流传至省外乃至海外。 新邵龙山有中药品种2384种,为医药的发展和孕育药王医药文化提供了条件。据史料记载和传说,唐京兆郡孙思邈访葛洪踪迹,居龙山采药、行医、修炼、著述。他集道、儒、佛、医于一体,德技双馨,被尊为“药王”,其医药学、养生学及医事活动与民俗和梅山文化相融合,构成了药王医药文化,深深融入民众生活生产和医疗保健实践中,形成“十民九医(药)”的...
查看更多
蒙医药(蒙医乌拉灸术)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蒙医乌拉灸术是用点燃的乌拉灸炷熨灸患者局部的一种疗法,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和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甘肃、新疆等省区。该遗产项目传至当前代表性
传承
人富玉兰已历三代,每年求医者络绎不绝。 蒙医乌拉灸术源远流长。《黄帝内经》中即有灸疗出处的记载;《三国志·魏书》等书记载了北方人应用灸疗的内容;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有“蒙古灸”的记载;元代针灸学家忽泰必烈所著《金兰循经取穴图》中记叙了灸疗取穴方法,说明包括蒙古族先民在内的北方民族,至少在秦汉时期就开始利用火灸...
查看更多
苗医药(骨髓骨伤药膏)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骨髓骨伤药膏是贵州省麻江县淑里村回龙组龙氏苗族武术世家,基于苗医独特的骨伤理论和实践,为解决在日常生活和习武训练中遇到筋骨疼痛、折伤、跌打损伤类疾病,而创制的专用药膏。骨髓骨伤药膏及相关制作技艺属家族
传承
,自第一代
传承
人龙阿别至第五代
传承
人龙薪臣,已逾百年。 骨髓骨伤药膏主要流传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境内的下司镇、宣威镇的各个大小苗族村寨,后辐射到全县及凯里市、镇远县等。其原料生长地主要分布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境内及周边地区,这里土地肥沃,植被茂密,生态...
查看更多
维吾尔医药(和田药茶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和田药茶制作技艺是以维吾尔族民间传统饮品和田药茶为对象的制作技艺。和田维吾尔族群众普遍有喝茶的习俗,一日三餐离不开茶水,民间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 和田药茶,维吾尔语称“恰依”,主要分布在和田地区,喀什、阿克苏、乌鲁木齐等地也有分布。和田药茶历史悠久,至今已有900年历史。 制作和田药茶,以当地药食同源的丁香、枸杞、生姜、陈皮、玫瑰花、小茴香、藿香、小豆蔻、芹菜籽、黑胡椒、肉桂、洋甘菊等30余种原料碾碎后泡制。制作过程中,原料要求无霉烂...
查看更多
春节(六盘山区春官送福)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六盘山区春官送福是宁夏六盘山地区流传的,由“春官(倌)”用“春官词”向百姓送祝福的一种春节习俗。六盘山区春官送福主要分布于宁夏固原市六盘山地区,在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和原州区一些乡镇广泛流传,尤其以西吉县春官词更具特色,传播、影响力更大。 宁夏南部的六盘山地区,包括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及中卫市海原县一带,地处黄土高原中西部及其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固原市古称大原、高平、萧关、原州,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长期受中原文化、游牧...
查看更多
端午节(道州龙船习俗)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道州龙船习俗是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民间社会主要在每年端午自发举行的一系列民俗活动的总称。它以村落、宗族为主体,以打龙船、雕龙头、龙船下水及竞渡等活动为主线,整合了大量人际互动、节庆、信俗、仪式、制作技艺、体育竞技、草药、饮食、民间传说等民俗生活和文化内涵。 端午期间的龙船活动通常于节前一个月开始,至端午龙船竞渡结束。道州龙船有一套完整的仪式,包括“偷”龙骨树、架马、倒马、乐龙(迎新龙头)、开光点睛、安太岁、点俊(划旱龙船)、打犁头火、送瘟、划阴龙船(夜间下水祭...
查看更多
1
1348
1349
1350
1351
1352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