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万保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7月生,湖北省随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戏代表性
传承
人。1956年开始学唱花鼓戏。扮相俊美,嗓音条件好,久唱不衰。演戏认真,台风好,戏路宽,擅演老旦、花旦、彩旦等不同行当的角色。充分利用地方节庆、庙会等文化活动进行义务表演,深受群众喜爱与好评。同时注重戏曲调研,搜集花鼓戏历史文献、唱腔等资料。热心培养
传承
人,培育不同年龄层次的表演人才,发展业余戏曲爱好者。
查看更多
曾美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5年2月生,湖北省麻城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戏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16岁从艺,师从东路花鼓戏名家宋元珍,主攻小生,主演的剧目有《麻乡约》《井台会》《扯伞》等三十多出。唱腔高亢明亮,念白如珠落玉盘般清脆悦耳,身段潇洒脱俗,表演朴实细腻、儒雅大气,取众家所长。身兼演员和东路花鼓戏演出的管理者、传播者多重身份,精心培育了三届接班人,为东路花鼓戏的
传承
、保护和发展辛勤耕耘。
查看更多
胡锐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8年6月生,湖北省宜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戏(襄阳花鼓戏)代表性
传承
人。1970年参加工作,拜襄阳花鼓戏第四代
传承
人骆守正为师,学习花鼓戏。扮相端庄、台风大方,嗓音宽亮甜美,尤其是行腔富有创造性,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根据自身条件,兼收并蓄,以情带唱。唱腔朴实圆润,演唱明快真挚,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并注重从人物感情出发,力求达到声情并茂,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表演细腻,举手投足恰到好处,动作自然而不造作。先后演出过二百多...
查看更多
杜美霜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5年3月生,湖南省桃源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戏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二级演员。1979年考入桃源县花鼓戏剧团,1986年进入常德市鼎城区花鼓戏保护中心工作至今。师从花鼓戏
传承
人杨建娥。参演传统花鼓戏与新编剧目近百个角色,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奖项。曾协助老师
传承
复排传统花鼓戏,后又自己导演过大型传统花鼓戏。曾担任鼎城区花鼓戏保护中心教唱老师,并每年参加“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活动。2014年汇编出版《常德花鼓戏集成》(上、下册),为常...
查看更多
廖寒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5年11月生,湖南省衡阳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戏(衡州花鼓戏)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二级演员。1982年在衡阳县花鼓戏剧团参加工作。1985年考入衡阳市文艺学校,毕业后调入衡阳市花鼓戏剧团。先后师从花鼓戏老前辈曾如月、谢若梅、刘昭应等。在湖南省首届艺术节上演出《家园泪》,获主演奖。在湖南省第三届艺术节上演出剧目《喜盈门》,获“田汉表演奖”。其表演不乏真挚的情感、成熟的委婉和平静的睿智,给人以现实中的人性美,能细致地表现出角色的...
查看更多
李小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4年6月生,湖南省长沙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戏(长沙花鼓戏)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师承著名花鼓戏演员杨福生。熟悉花鼓戏曲调的演唱技巧且运用自如,能较好地掌握长沙路子、邵阳路子等花鼓戏演唱的不同风格,也能熟练运用戏曲程式为塑造各类鲜活的舞台形象服务。同时善于观察生活,熟悉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创造新的戏曲程式,丰富表演手段,塑造好戏曲舞台上的现代人物。积极培养后续
传承
人,将从艺多年来积累的...
查看更多
袁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2年8月生,安徽省凤阳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腔代表性
传承
人。1976年进入即墨柳腔剧团工作。先后跟随刘永华、毛秀美、张秀云等柳腔老艺人学习柳腔。工花旦、青衣,扮相俊秀端庄,嗓音委婉明亮,唱腔甜美悦耳,表演功底扎实。在行腔、念白方面吸收兄弟剧种精华,改变柳腔的“顿”“拙”,并针对不同剧情把复杂的旦角贴片改为秀美的越剧扮相。长期从事柳腔的普及推广工作,多次参加戏剧比赛和演出。担任剧团辅导老师,亲授表演艺术和唱腔唱法,培养了一批柳...
查看更多
杜玉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5年8月生,山东省嘉祥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梆子代表性
传承
人。15岁入嘉祥县艺校学唱山东梆子,嗓音条件好,在老师刘美英的启蒙下,很快脱颖而出。1983年被分配到嘉祥县山东梆子剧团工作,拜徐先立为师,表演艺术水平大幅提高。1989年参加山东省第二届文化艺术节,因饰演《情祸》中的女主角巧云获省戏剧会演表演一等奖。在剧团主攻青衣,兼演帅旦、老旦等,塑造了众多舞台形象,曾主演《三省庄》《春秋怨》《斩女》《老羊山》等二十余出传统剧目...
查看更多
祝凤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8年7月生,山东省郓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梆子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12岁学艺,最初师从“绿牡丹”毕德玉。1980年考入郓城县戏曲学校。1981年进入山东梆子剧团,担任主要演员。2008年拜山东梆子表演艺术家刘桂松为师,学习“刘派”唱腔艺术和表演技巧,艺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生、旦俱工,主攻青衣、花旦、刀马旦。基本功扎实,戏路宽广。扮相俊美,嗓音纯正,音域宽广,唱腔明朗高亢、抑扬多姿。表演细腻朴实,唱念做打兼备。精...
查看更多
李长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3年3月生,山东省莱芜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莱芜梆子代表性
传承
人。1977年入莱芜梆子剧团,主攻小生和老生,并拜著名莱芜梆子老艺人魏育升为师。唱法上保留了莱芜梆子的传统艺术特色。表演工整大气,戏路宽广,能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在莱芜梆子的舞台上独树一帜。2000年任莱芜梆子剧团团长,负责莱芜梆子剧团的剧目建设,同时肩负着培养后备力量的责任。在剧团排练期间示范辅导,培养莱芜梆子剧团的青年演员。由其策划、指导的大型现代戏《钓鱼人》获...
查看更多
1
713
714
715
716
717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