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嘉善田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嘉善县 浙江省嘉善县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杭嘉湖平原上,世代相承的农耕文化孕育了当地特有的水乡民歌。嘉善民歌习称“田歌”,它原名“山歌”、“田山歌”,据明代冯梦龙所编《山歌》记载,嘉善田歌系从明代吴歌直接承继而来。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文艺工作者将这种民歌形式称为“田歌”,由此约定俗成,用为专名。嘉善田歌除在嘉善当地流播外,还传入江苏吴江、上海青浦等毗邻地区,影响广泛。 嘉善田歌的曲调共有平调、滴落声、急急歌、落...
查看更多
漫瀚调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 漫瀚调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准格尔旗,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清代末年,汉人大量涌入准格尔旗,这一区域迅即成为蒙汉混居地带。在长期共处的过程中,蒙汉两族群众在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漫瀚调即是在民间音乐交流中出现的,它以蒙古族短调民歌为母体,将汉族民歌融入其中,最终形成独特的音乐形式。 漫瀚调曲目繁多,现已收集整理出90支,按原调词意大体可分为思苦、歌颂、情爱、渴盼、哀怨...
查看更多
海门山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海门市 海门滨江临海,居于江苏一隅,它所在的陆地系由江中泥沙沉积而成,至清代乾隆三十三年(1768)才正式设县。当时,崇明、句容等地的大批农民纷至沓来,在海门地区围垦造田。他们带来了江南的方言和习俗,也带来了吴语山歌。经过长期发展,独特的海门山歌最终从劳动生活中脱颖而出,趋于定型。民国二十年(1931),管剑阁搜集整理海门山歌,辑成《江口情歌》,在文艺界引起轰动。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成立了海门山歌剧团,使这种特色鲜明的地...
查看更多
新化山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娄底市 新化县位于湖南省娄底市西部,这里原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是梅山文化的重要区域。经过千百年的民族融合,新化居民大多汉化,但仍保持着演唱山歌的习俗。源远流长的新化山歌是汉、瑶、苗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它起源于先秦,兴盛于唐宋,经明清
传承
至今,长久不衰。 新化山歌句式长短有致,俚俗方言衬词较多,富于说唱风味。它可以分为高腔和平腔(低腔)两大类,高腔山歌主要流行于高山地区,音调高亢嘹亮,拖音较长,节奏自由,既...
查看更多
海洋号子(舟山渔民号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岱山县 号子是中国民歌的一种重要类型,它产生于体力劳动之中,直接为生产活动服务,真实地反映着劳动状况和生产者的精神面貌。最初它只是自然的劳动呼号,以后逐渐美化成歌腔,具有了歌唱的艺术形式。 海洋号子是众多号子中的一种,主要流传在沿海地区。它以海洋劳作为主要内容,通常包括划船、撑篙、背纤、拉篷、起锚、拉网等多种号子样式,演唱者多系专事捕捞、驾船的渔民。 舟山渔民号子是浙江舟山群岛渔民船工号子的总称,在当...
查看更多
海洋号子(长岛渔号)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长岛县 号子是中国民歌的一种重要类型,它产生于体力劳动之中,直接为生产活动服务,真实地反映着劳动状况和生产者的精神面貌。最初它只是自然的劳动呼号,以后逐渐美化成歌腔,具有了歌唱的艺术形式。 海洋号子是众多号子中的一种,主要流传在沿海地区。它以海洋劳作为主要内容,通常包括划船、撑篙、背纤、拉篷、起锚、拉网等多种号子样式,演唱者多系专事捕捞、驾船的渔民。 长岛亦称“庙岛群岛”,它纵贯渤海海峡,地理位置正当...
查看更多
海洋号子(象山渔民号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象山县 象山渔民号子,由传统渔业生产中的渔民号子和海洋运输业中的船工号子等组成,统称“渔民号子”。石浦(东门)、爵溪是象山渔民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
传承
地。 象山渔民号子在唐宋时期已经初步形成,清康熙年间至民国期间达到繁荣。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手工化捕鱼作业逐渐被机械化所替代,繁重的劳动逐渐变得轻松,号子的生存空间不断萎缩,渔民号子渐渐消失。 象山渔民号子按工序分为:起锚号子、拔篷号子、摇橹号子等二...
查看更多
江河号子(黄河号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 江河号子是指长江、黄河及其支流上船工们所唱的各种号子,江河之中水急弯大、地貌复杂的航段,行船极为困难,只能靠船工拉纤前行。船工号子也就随之丰富起来。根据行船状态的不同,江河号子可以分成多个类型,其中既有轻松的“下水号”,又有舒缓的“平水号”,更有高度紧张、近于呼喊的“上水号”和“拼命号”。 自古以来,黄河洪泛不断,中华民族先民在与洪水抗争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协作,逐渐形成有一...
查看更多
森林号子(长白山森林号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民间文艺家协会 森林号子是林区伐木工人在伐树、运木、垒木等劳动中所唱的号子,主要流传于东北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及西北、华南各大林区。它因劳动方式不同而形成多种名目,如长白山区的运木号子就有蘑菇头号、大掐子号、拽大绳号、嘹号、瓦扛号、流送号等。华中、华南各林区还有一种“排筏号子”,是工人们将“木排”放入江流时所唱的一种号子。由于森林作业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所以号子也相应形成高亢粗放、气势豪迈、压倒一切的...
查看更多
搬运号子(梁平抬儿调)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梁平县 搬运号子是在人力装卸、挑抬、推拉货物等重体力劳动中形成的一种民间歌曲形式,在集体性的运输劳动中,它可以起到统一步伐、调节呼吸、振奋情绪的作用。搬运号子大多没有固定唱词,往往一领众和或领和交叠,形成多声部的歌唱形式。 梁平抬儿调是流传于重庆市东北部梁平县境内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产生于日常的生产劳动和民俗活动中,具体形成时间今已无从考证,但根据各方面状况判断,其发展历史应不少于五百年。 梁平抬儿...
查看更多
1
838
839
840
841
842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