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10-07 星期二 农历八月十六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945)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47)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50)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民间信俗(澳门哪吒信俗)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澳门哪吒信俗以崇尚和颂扬三十三天哪吒太子的刚武神勇、驱除邪疫以保平安为核心内涵,以柿山哪吒古庙、大三巴哪吒庙为主要活动场所。除常年不间断的日常祭祀活动外,每年农历五月十八日,这两座哪吒庙会联合举行开印仪式、建醮祈福、哪吒太子乘銮舆出巡等一系列活动,为哪吒太子贺诞。 澳门柿山古庙以哪吒太子为主祀神,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相传,当时澳门柿山一带的村童常与一名陌生孩童一同玩耍,此孩童身着肚兜,梳着丫髻。尽管当地山坡陡斜,但玩耍期间从未发生意外。一日,该孩童突然与...
查看更多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宽城背杆)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戏曲人物,根据剧情组成精彩的造型,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由人抬着行走。抬阁传统造型多取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
查看更多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葛渔城重阁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廊坊市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戏曲人物,根据剧情组成精彩的造型,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由人抬着行走。抬阁传统造型多取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白蛇传...
查看更多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清徐徐沟背铁棍)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清徐县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戏曲人物,根据剧情组成精彩的造型,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由人抬着行走。抬阁传统造型多取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白蛇传...
查看更多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万荣抬阁)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万荣县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戏曲人物,根据剧情组成精彩的造型,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由人抬着行走。抬阁传统造型多取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白蛇传...
查看更多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阁子里芯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戏曲人物,根据剧情组成精彩的造型,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由人抬着行走。抬阁传统造型多取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白...
查看更多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河田高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陆河县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戏曲人物,根据剧情组成精彩的造型,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由人抬着行走。抬阁传统造型多取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白蛇传...
查看更多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隆德县高台)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戏曲人物,根据剧情组成精彩的造型,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由人抬着行走。抬阁传统造型多取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
查看更多
抬阁(通海高台)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通海县 通海高台是在云南省通海县传统节庆民俗活动中保留的一种抬阁表演形式。 明清时军屯移民将粤、闽等省的“抬阁”和“飘色”传到云南。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四月二十七日立的《高台会碑》记载,原通海、河西(今通海县辖镇)两县迎高台兴起于清乾隆年间,从七街(今通海县辖镇)开始,流传至河西城、通海城以及各村落。清嘉庆、道光年间,七街、通海县城、河西县城、四街、杨广(今通海县辖镇)相继成立了“高台会”,
传承
至今...
查看更多
抬阁(珠梅抬故事)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珠梅抬故事是在湖南省涟源市龙塘镇珠梅片区世代
传承
的民俗活动,兴起于明崇祯年间,与道教斋醮祈神仪式紧密相关。据《刘氏七修族谱》记载,崇祯年间,当地爆发急性痢疾,由于当时医药条件有限,染病者存活率极低,十人中难有三人幸存。在此情况下,人们纷纷前往道观祈求玉皇大帝庇佑,他们敲锣打鼓将神像抬出,到村里巡游,后来疫情竟得到有效控制,人们认为这是神灵显灵。从此,许愿抬菩萨的习俗便应运而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娱神娱人的民俗活动,抬架上的菩萨也被真人化装成...
查看更多
1
969
970
971
972
973
179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