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初五   大暑 大暑
搜索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康乐县      花儿是广泛流传于甘、青、宁及新疆四省区的回、汉、土、东乡、保安、撒拉、藏、裕固等8个民族,并一律使用当地汉语方言,只能在村寨以外歌唱的山歌品种,通称“野曲”(与“家曲”即“宴席曲”相对),又称“少年”。其传唱分日常生产、生活与“花儿会”两种主要场合。“花儿会”是一种大型民间歌会,又称“唱山”。 莲花山位于甘肃省康乐县西南部,花儿会是莲花山地区群众一年一度自发组织的民歌盛会,辐射三州(地)六县78个会场。此...
查看更多
侗族大歌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从江县      侗族大歌侗语称“嘎老”,是侗族民间一种极富特色的民歌演唱形式。早在宋代,侗族大歌即已较为成熟,其后传沿不绝,明代邝露在《赤雅》中曾明确记载过侗人“长歌闭目”的情景。贵州省的侗族大歌主要流传于从江、榕江等地,小黄侗族大歌自清代康熙年间形成独立体系以来,经过十多代歌师的传承,不断向周边的二千九、六洞、九洞和黎平、三江、榕江等地传播,极大丰富了侗族大歌的曲目。   侗族大歌主要包括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
查看更多
侗族大歌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榕江县      侗族大歌侗语称“嘎老”,是侗族民间一种极富特色的民歌演唱形式。早在宋代,侗族大歌即已较为成熟,其后传沿不绝,明代邝露在《赤雅》中曾明确记载过侗人“长歌闭目”的情景。贵州省的侗族大歌主要流传于从江、榕江等地,小黄侗族大歌自清代康熙年间形成独立体系以来,经过十多代歌师的传承,不断向周边的二千九、六洞、九洞和黎平、三江、榕江等地传播,极大丰富了侗族大歌的曲目。   侗族大歌主要包括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
查看更多
侗族大歌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黎平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大歌,侗族称为“嘎老”。“嘎”即歌,“老”既含有大之意,也含有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嘎老”是一种由众多人参与的歌队集体演唱的古老歌种,故译为大歌。   黎平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南部方言区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民间合唱音乐,主要流行于黎平县南部及与之接壤的从江县北部,包括今黎平县岩洞、口江、双江、永从、肇兴、水口、龙额及从江县往洞、谷坪、高增、贯洞、洛香等乡镇。民间习惯...
查看更多
侗族大歌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大歌,侗族称为“嘎老”。“嘎”即歌,“老”既含有大之意,也含有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嘎老”是一种由众多人参与的歌队集体演唱的古老歌种,故译为大歌。   黎平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南部方言区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民间合唱音乐,主要流行于黎平县南部及与之接壤的从江县北部,包括今黎平县岩洞、口江、双江、永从、肇兴、水口、龙额及从江县往洞、谷坪、高增、贯洞、洛香...
查看更多
侗族大歌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大歌,侗族称为“嘎老”。“嘎”即歌,“老”既含有大之意,也含有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嘎老”是一种由众多人参与的歌队集体演唱的古老歌种,故译为大歌。   黎平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南部方言区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民间合唱音乐,主要流行于黎平县南部及与之接壤的从江县北部,包括今黎平县岩洞、口江、双江、永从、肇兴、水口、龙额及从江县往洞、谷坪、高增、贯洞、洛香等乡镇...
查看更多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本溪市      “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区。其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农乐舞”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综合性的民族民间艺术。创始于农业劳作,并具有古代祭祀成分的朝鲜族代表性民间传统活动“农乐舞”,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舞蹈和哑剧形式进行情节性的演出;而另一种,是在新年伊始和欢庆丰收时节,以热烈而丰富的传统舞蹈为内容所进行的群众性表演活动。“农乐舞...
查看更多
热贡艺术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同仁县      热贡艺术产生于13世纪的青海黄南藏族地区,并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发展。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绘画造型艺术。热贡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一些世俗化的内容。热贡艺术凭借其独特的审美观念、独有的原材料和独有的传承习惯在藏传佛教、民间美术、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传统的热贡艺术主要在藏传佛教寺院内部创作、传承,并为...
查看更多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南京市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南京云锦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是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一。南京云锦的生产现主要分布在南京市的秦淮、建邺、白下、玄武、栖霞五区。一千五百多年前,史籍即有关于南京丝织品的文字记载,但无实物流传。东晋末年,南京有了专门生产织锦的机构——斗场锦署。北宋南迁后,南京成为中国的丝织中心。南京云锦织金饰约始于元代,而彩色妆花织金饰则盛于明清两代。   南京云锦是用传统的大...
查看更多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尼木县      尼木县地处西藏自治区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系前后藏结合部,是藏戏重要的流传地。尼木塔荣藏戏属藏戏中的白面具旧派,是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古老剧种。尼木藏戏班,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改演蓝面具戏,剧目也由演《诺桑王子》一种而扩大到《智美更登》、《朗萨雯蚌》等多种,但在雪顿节献演时仍演白面具戏,由此兼具了白、蓝两种面具戏的表演风格。   尼木塔荣藏戏是尼木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的文化财富,在尼木群众的精神...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