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其他新闻
图1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为总结交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进一步推进保护区建设,2017年7月26日至27日,由文化部主办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召开。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出席会议并讲话。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有关负责同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所在的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分管领导,31个省...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浙江乌镇向南20公里的桐乡,曾经有一间有故事的染坊。“墙外面便是我们的染坊店。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见杂留往来的顾客,听到沸反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现代作家、画家丰子恺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这样描述祖父家的染坊。可惜老染坊已毁于一场大火。    如今,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哀警卫重建了丰子恺祖父的染坊,起名为“丰同裕”。他与同事们潜心创作,坚持蓝印花布的传承,希望让蓝印花布接轨时代,让手工蓝染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让传统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苏绣(清明上河图局部) 资料照片无锡惠山泥人作品 王思哲摄/光明图片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房志达在制作桃花坞木刻年画。王思哲摄/光明图片桃花坞木刻年画 资料照片桃花坞木刻年画 资料照片6月20日,“如梦江南”——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首届非遗传承人学历教育班毕业作品展,在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举办。这批四五十岁的省级、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第一次以“学生”的身份来到北京举办毕业设计展览。他们的作品,一改之前偏向传统、守旧的风格,充满设计感,赢得了专家和观众们的高度...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自2015年文化部、教育部实施“中国传承人群培训、研习、研修计划”(简称“研培计划”)以来,许多院校积极参与,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其中,多个高职院校的作为引人瞩目。  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在文化部的指导下,在执行“研培计划”的过程中大胆创新。他们在将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请到苏州来的同时,还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人较为密集的地方建立工作站,对当地历史文化传统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用当地的素材对当地的学员进行教学,效果显著。  “研培计划...
查看更多
论坛
时间:2017年7月22日上午  地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西藏大学地理系次仁央宗教授  主持点评人:玛吉·霍尔茨伯格(Maggie Holtzberg)教授  记录:刘隽敏  供图:马千里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依据地理环境特征,青藏高原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卫藏地区(以拉萨为中心的高原中央区)、康巴藏区(包括云南、四川等地)及安多藏区(高原北部牧区)。本次讲座案例分析的来源为西藏自治区。  西...
查看更多
论坛
      时间:2017年7月20日上午   地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研究员   主持点评人:苏日娜教授   记录:蒋海军   供图:马千里 ,蒋海军   7月20日上午,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研究员做了题为《政府学界民众在二十四...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7月22日,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驻山西忻州静乐传统工艺工作站建站筹备工作会在北京恭王府召开。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出席会议并讲话。    项兆伦表示,文化部支持具有文创经验与社会影响力的单位和企业在地方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是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当地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水平、拓宽销售渠道、带动就业增收有明显作用。他希望工作站通过引进专业队伍、设计力量和市场资源,搭建平台让设计师与非遗传承人充分对话,组织多形式的展示展销、系列研讨和研习培训...
查看更多
论坛
    时间:2017年7月20日上午  地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  主持点评人:苏日娜教授  记录:李广  供图:马千里  2017年7月20日上午,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以价值观为导向,介绍和解读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乡土社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讲座第一部分以村落文化的价值为题,从三个方面对其展开了讨论:人与自然和社会组织,人与社会和价值观念,以及道...
查看更多
论坛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期运动,发现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并结合农业产生特点,指导生产与生活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这是一个天文与农学两方面知识紧密结合的知识体系,在国际气象学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组成“二十四节...
查看更多
相关文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为进一步实施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提高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经商教育部,文化部制定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7)》,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7) 文化部 201...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