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7   星期六   农历四月二十   谷雨 谷雨
搜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老子祭典是流传在河南省鹿邑县,祭拜伟大思想家老子的盛大民俗活动。每逢老子生日,祭拜人数常达五十万之多,规模盛大,内涵丰富,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其影响辐射至豫、皖、鲁、苏及东南亚。 据《后汉书•桓帝本纪》记载,“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之后,历代祭拜老子活动便绵延不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先后到鹿邑祭拜老子,尤以唐宋规模最大。同时民间祭拜老子的活动也越来越兴盛,冶炼、陶瓷等行业都把老子作为崇拜信奉对象。民间祭拜老子...
查看更多
阔时节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阔时节是傈僳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也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最隆重的民族节日。“阔时”为傈僳语,“阔”即“年”,“时”意为“新”,“阔时”则是“新年”。傈僳族阔时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阔时节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四个县(市)的傈僳族居住区和泸水市白族支系勒墨人、福贡怒族居住地,还分布于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市,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拈达则”封山仪式是普米族在一年一度的节祭里检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强调社会规范及个人行为准则的重要民俗活动。“拈”为恒久,“达”为平安,“则”为栽种,即栽下永远平安和谐之树。活动于每年三月举行,历时3天。流传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 拈达则传承非常古老遥远,从《拈达则经》、民间祭祀词、古歌、民间故事、绘画及拈达则遗迹中可以得到佐证。相传普米族从青海、甘肃往四川、云南迁徙,沿途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普米人认识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人们都要保...
查看更多
三多节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的三多节,是纳西族人民在长期的游牧和农耕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目的,以祭祀、歌舞、赏花、野炊活动为载体,含有历史、民俗、艺术、手工技艺、庙市等诸多文化内容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是纳西族的标志性民俗节日。 “三多”是纳西语音译的人名,是传说中骁勇善战、扶危济困的英雄、纳西族心目中的圣山——玉龙雪山的化身,是纳西族和白、藏等各民族信仰的地域保护神。三多节习俗分布在玉龙雪山周边滇、川、藏毗邻的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支流无量河流域的纳西族居住区。玉龙...
查看更多
矻扎扎节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矻扎扎节是哈尼族祈求丰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盛大节日。千百年来,以耕种梯田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哈尼族,总结了一套围绕梯田稻作开展的农耕礼俗,“矻扎扎节”孕育而生,经过长期发展积淀,如今具有农闲娱乐社交、体育活动及祭祀祈福等丰富内涵,群体传承特征显著。 矻扎扎节在我国哈尼族居住的区域都有分布。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是哈尼族的主要居住区,有哈尼族人口24万余人,哈尼族村寨440多个,这里的哈尼村寨都有过矻扎扎节的习俗。根据地理位置、语言和服饰的差异...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秀山苗族羊马节是重庆市秀山苗族民众为报答蔬果和羊马对祖辈在迁徙险境中的救命之恩而举办的民俗节庆活动,流传于秀山县石堤镇、里仁镇、宋农镇、龙池镇、涌洞乡境内的川河盖山脉一带,以当地吴、龙、廖、石、麻五姓苗民为主要传承群体。其中,石堤镇保安村的习俗体系最具代表性。石堤镇保安村地处川河盖西麓,秀山县东北部,与湖南龙山、保靖相邻,紧靠国道319线和酉水,交通较为便利。 据《羊马古歌》传唱,当地苗民的先祖原居江西南昌。该族群长期遭受土匪欺压,并于明洪武三年四月二十六...
查看更多
壮族侬峒节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壮族侬峒节是壮族民众以“峒”为单位定期举行的,融祭祀祈福、聚会交友、对歌传情、商品贸易和文体娱乐为一体的传统大型节庆活动。“侬峒”,在壮族中直译为“下峒”,“侬”意为“下、举办”,“峒”既指平地、平原这样的地形,也指聚落空间和农耕灌溉空间。峒还指代这个节本身,人们将参加侬峒节称为“出峒”。壮族侬峒节主要流传于广西崇左市龙州、大新、天等、江州四县(区)及云南富宁县等,尤以龙州、大新两县侬峒节最具代表性。 壮族侬峒节主要在春秋两季举行,以农历正月至四月最普遍...
查看更多
瑶族祝著节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瑶族祝著节亦称“达努节”“瑶年”“廿九节”,是居住在红水河沿岸的瑶族民众为拜谢创世始祖密洛陀、庆祝丰收和交往娱乐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其核心流布区域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的巴马、大化、都安等瑶族自治县,以及周边河池市东兰、凤山县,南宁市马山县、隆安县,百色市平果市等瑶族聚居地,其节庆活动涉及70余万人。其中又以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番岭山上的㟖山、长洞、江团、卡桥等瑶族村寨的祝著节最为隆重。 瑶族是广西的世居民族之一,广西的瑶族人口位居全国之首...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百种节又称“农夫节”,是朝鲜族农民为了感恩神灵、祈求五谷丰登,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的传统节日,广泛流布于鸭绿江北岸和图们江北岸的朝鲜族居住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其核心流布区域,龙井市的开山屯镇、八道镇、三合镇以及和龙市的头道镇传承较为完整。 龙井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下辖的县级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东麓,东南方向隔图们江与朝鲜相望。同时也是中国朝鲜族居住最集中、朝鲜族民俗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城市,素有“文化之乡”“教育之乡”“歌舞之乡”“苹果梨之乡...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固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主要流布于陕甘宁交界地带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和文化表现形式,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是其核心传承区域。固原位于西北黄土高原宁夏南部的六盘山脚下,地处陕甘宁交界中心位置,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当地得天独厚的黄土资源和特殊的气候条件为传统民间建筑营造技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固原自然环境较为严酷、经济相对不发达,人们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却利用资源丰富的黄土,发展出独特的生土建筑和土木结构建筑技术。固原传统建筑...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