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6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地方新闻
春节,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之所向,是扫清冬霾的温暖之光。正如民俗学家萧放在书中所写“春节是我们民族天幕上的一盏明灯,它光明而温暖”。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我们即将迎来2021年的春节。为让民众在网上感受家的味道、年的味道,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热闹的中国年氛围,满足人民群众“网络过大年”的需求,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统一安排部署,四川省“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系列活动于今日启幕,活动将持续至2021年元宵节,与大家一起...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扎实推进浙江省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1月26—27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召开浙江省2018年度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第三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专家的记录通查验收会。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张雁,省非遗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吴延飞参加会议。通查验收专家、执行团队负责人、省非遗保护中心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浙江省2018年度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验收通查会现场 省文化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将校园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播有机结合,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兴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文化情怀,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经典戏曲进校园 国粹传承有你我 为传承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戏曲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蒙城县许疃镇中心小学少年宫“音之韵”社团积极开展地方戏曲进校园...
查看更多
要闻
 当地时间1月27日晚,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2021欢乐春节——江苏非遗文创精品展暨江苏文化和旅游年开幕式”,在澳大利亚悉尼中国文化中心拉开帷幕。此次开幕式展演活动,奏响了2021年度“欢乐春节·水韵江苏”系列活动的序章,也拉开了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澳大利亚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对口合作年的序幕。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通过云端连线发表开幕致辞,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阻...
查看更多
视频集锦
地处黄河故道的河南省滑县,古时屡受黄河水患的侵扰,但黄河又赋予滑县若水若谷、大气磅礴的豪爽性情,孕育衍生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传承发展着一个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的手工艺术精粹——滑县木板年画,在我国民族文化、黄河文化的宝库中闪烁着独特而绚丽的光芒。它色彩搭配分明,吉祥喜庆气氛浓郁,画面生动完美,情感表现强烈,画面淳朴而有历史的厚重感。2006年,冯骥才到滑县考察后称滑县木版年画是“普查、抢救文化遗产的一个惊人发现,半个世纪以来...
查看更多
新闻聚焦
让文化,“非”向云端 让乡愁,“遗”刻心端 让我们,“年”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为保护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春节、元宵节被列入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我国与春节、元宵节相关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有200多项,每年春节、元宵节也是全国各社区、乡村开展非遗展示展...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让文化,“非”向云端 让乡愁,“遗”刻心端 让我们,“年”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为保护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春节、元宵节被列入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我国与春节、元宵节相关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有200多项,每年春节、元宵节也是全国各社区、乡村开展非遗展示展...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图为甘肃临夏艺人制作砖雕(摄影:杨艳敏 资料图)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27日披露,截至目前,甘肃省认定93家省级及以上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总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2078人。同时,非遗文创乘上“云端”借网络带货,实现“线上”“线下”双增收。 传统文化多点发力 甘肃文化底蕴深厚,非遗资源丰富。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和积石山县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临夏砖雕、保安族...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文化年货越来越受到百姓欢迎。1月8日,上海首届非遗食品购物节在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营销中心拉开帷幕。乔家栅的上海酱鸭、沈大成的血糯米八宝饭、杏花楼的盒装鸡仔饼……这些原本需要辗转多个场所选购的“上海舌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非遗老味道”新年礼盒可以一站式购买。 “非遗老味道”新年礼盒是本届非遗食品购物节主推的重磅产品。礼盒由上海市非遗保护协会联手上海几十家食品类非遗保护单位共同打造。经过长期精心筹备,协...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图为重庆市黔江区民族小学打造的农耕文化长廊 学校如何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融入课堂教育,更接民族“地气”进行传承与发展?记者本月跟随“武陵山乡美·齐力奔小康——聚焦重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暨民族团结进步新风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黔江找到了答案。 “土家铜铃舞”“小南海渔歌”“千人葫芦丝”“咚咚喹”……走进重庆市黔江区民族小学,民族图腾、民族文化长廊等具有土家族、苗族传统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入门可见——“家斗吊脚、雕花门窗、飞...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